寶寶發燒要不要查血常規 孩子發燒為什么要查血常規
寶寶發燒要不要查血常規?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發燒去醫院,醫生問完病情檢查一下身體,然后就叫去查血常規,查完血后再去看醫生。那么你知道孩子發燒為什么要查血常規嗎?現在,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小兒發燒檢查血常規的作用。
孩子發燒要查血常規的原因
大多數血常規都是先抽血培養出了細菌再來證明孩子是否細菌感染,但抽血操作、存儲時血樣也可能被體表或體外的細菌污染,即便沒有污染,血里培養出細菌也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嚴重的感染,比如拔牙后短期內血培養陽性很常見,但出現全身感染癥狀的并不多。
同樣,抽血去培養,結果沒有長出細菌,同樣不能就說沒有細菌感染,因為抽血的時機,血樣的存放和培養方法等都可能影響結果。
所以,對于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即便是血培養這樣的所謂“金標準”,依然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但不能據此否認血培養在判斷細菌感染上的意義。
判斷一項檢查是否有意義,應該從這項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來分析,判斷結果更多的是概率大小的問題,而不是有或者無的問題。對于有局限性的感染,比如皮膚上長了大的癤腫,或者明顯紅腫滲液傷口的,這種明顯是細菌感染才有的癥狀,自然不需要再靠血常規來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同樣,如果你根據臨床癥狀已經診斷一個孩子為普通感冒,明確為病毒感染,自然也不需要常規做血常規來鑒別。
寶寶發燒查血常規的作用
血常規用于判斷感染性質,主要是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尤其是前者。能引起這兩項指標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嚴重的細菌感染以外,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的炎癥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身體或精神創傷,一些腫瘤、藥物,甚者運動都可能導致這兩項指標升高。
研究針對的年齡不一樣,研究的時間、樣本來源、數量也不一樣,總的說來,早期的研究認為WBC用于判斷細菌感染比單純的臨床評估更有優,但特異性差,敏感性不如CRP和PCT。在兒童普遍接種了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疫苗的國家,疫苗的接種讓兒童發熱的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細菌感染越來越少,病毒感染越來越多,WBC這種本來敏感性就更低的指標參考意義就更小了。
而國內的情況還和美國這些發達國家還不一樣,國內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疫苗都是自費疫苗,接種并不普遍,這兩種細菌仍然是兒童發熱的重要病原體,細菌導致的兒童發熱比例仍高于發達國家,血常規鑒別細菌感染的參考意義肯定也更大。
發燒是否需要查血常規,或進一步做其它檢查,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綜合權衡,而不是簡單的否認,結果分析也要結合其它情況來綜合判斷。
對發燒的孩子濫做血常規,錯誤的解讀血常規成為濫用抗生素、過度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提高醫生對這個檢查的認識,而不是簡單的否認這個檢查的意義。
小兒發燒護理方法
1.發燒時的飲食護理
發燒時寶寶吃什么好?要不要忌口?看了不同的醫生有不同要求:第一次A醫生說忌魚,第二次B醫生說忌肉,第三次C醫生說忌水果。最后寶寶能吃的就只有白 粥了。我覺得廣州人有個不好習慣:沒病的時候什么都敢吃,老鼠、蛤蟆也吃。有病的時候什么都不敢吃,連正常的魚肉 蔬菜基本營養也要戒。
一個中心兩個原則
一個中心是:多喝水。喝水的技巧是少量多次喝,十分鐘十毫升,不喝不要強迫。適量喝水果汁 ,飲料是可以的,老是灌白開水寶寶會吐的。
兩個原則是:一是,平時寶寶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吃,讓寶寶吃七八成飽就行了;二是,所有給寶寶吃的東西都要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材。
2.發燒的生活護理
現象一:穿多點衣服,捂出一身汗,燒一退病就好了。
捂出一身汗,燒是退一點,但病不是馬上好的,年齡越小的寶寶散熱功能較差,捂出個高燒來就不好了,萬一來個高熱驚厥就得不償失了。
現象二:寶寶退了燒或低燒,只要精神好,就帶他出去踢踢球,騎騎車,出一身汗,病會快點好。
踢球騎車是劇烈活動,會消耗寶寶體力,降低抵抗力 ,易致病情反復,適當散步是可以的,太疲勞就不好了。
猜你喜歡:
1.孩子發燒吃什么藥
寶寶發燒要不要查血常規 孩子發燒為什么要查血常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