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菇應該怎么培植
磨菇應該怎么培植
磨菇需要準備菇房:提前整理好菇房,里面還要設置好菇床,備好窗戶、卷簾等。堆制養料:養料的主要成分是麩皮、稻草、家畜糞便、玉米桿等,通常在7月份前后堆制養料。消毒殺菌:菇房以及養料都要消毒殺菌,處理好之后才可進行接種。
磨菇應該怎么培植
一、準備菇房
種植蘑菇的時候要提前準備好菇房,通常選地勢平坦、空闊、地勢高的地方建造,大棚要選散光材質,地面要用水泥修繕。菇房內還要設好菇床,可用木制的、也可用磚砌。此外,還要準備窗戶或者卷簾。
二、堆制養料
養料的主要成分是麩皮、稻草、家畜糞便、玉米桿等,通常在7月份前后堆制養料。先將糞便曬干,并將其他的養料切斷,混合適量的石膏用水浸透,然后按照一層養料一層糞便堆積起來進行發酵,隔三四天翻一次,大概半月左右就行了。
三、消毒殺菌
要對菇房進行徹底的殺菌消毒,將養料搬入菇房內,菇床鋪好,將門窗關閉,室內控溫在60度左右,三小時后降溫到50度,維持一周左右,讓養料徹底發酵。發酵期間還可對養料消毒,促使養料留下來的都是有益的微生物,這樣才可促使蘑菇更好的生長。
四、接種覆土
等養料降溫到25度的時候就可進行蘑菇接種了。先將養料放在菇床上整平,厚度大概在15厘米左右。接種的時候按照穴播的方法,每株間隔10厘米。若是想要發菌速度更快,可盡量播的更密一些。接種后還要保持養料的濕度,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把細肥土鋪放在養料上,等待發酵即可。
五、出菇管理
出菇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水分和溫度管理。出菇初期濕度要維持在70%左右,后期在恢復到80%-90%之間,加水要按照少量勤澆的方法進行。此外,發菌期間溫度要穩定在10-18度之間,出菇期控溫在20-26度之間,這樣便可加快出菇速度,等蘑菇長到一定大小即可進行采收。
蘑菇種植注意事項
1、在種植蘑菇之前要先將菇房準備好,現在比較常見的菇房就是大棚。搭建菇房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地理位置,一般選擇在底稿較高,但是地勢比較平坦地方,同時周圍要比較空曠,通透性好,方便空氣流通。
2、蘑菇養料的堆制對蘑菇也十分重要。一般養料的主要成分就是家畜的糞便、麩皮、稻草秸稈之類的,在每年7月份左右就可以開始進行養料堆制。堆制養料之前,需要先將家畜的糞便曬干,其他的材料也要切段打碎,然后加入適量石膏,攪拌均勻。
3、在完成了養料堆制的工作后,一定要將菇房進行1次徹底的消毒殺菌,然后將養料放入菇房中,在菇床上鋪好養料。這時需要將菇房內的門窗還有卷簾都關好,將室內的溫度升高到60°C左右,這個溫度持續3小時之后,就可以將溫度降低到50°C左右。
蘑菇生長環境
1、溫度:一般不同的蘑菇在生長階段會需要不同的溫度,在前期菌絲生長時,需要的最適宜溫度是18-20°C左右。在后期子實體生長時溫度就要調整到12-16°C,一般生長菌絲喜歡溫暖的環境,子實體喜歡涼爽的環境。溫度太高菌絲就會變老,子實體容易開傘,4°C以下菌絲就會不再生長。
2、營養:蘑菇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但是真菌不像植物的葉片有光合作用制造營養,所以只能依靠施肥來轉化成營養。蘑菇種植時需要配置培養基料,培養基料主要由家畜糞肥和棉籽殼、鋸木屑組成,培養基料酸堿度必須在6.8-7.5之間。
3、水分:蘑菇生長跟外界的植物一樣需要水分,而且需要很多水分,尤其是在子實體生長階段,因為子實體大部分都是水分組成,如果水分不足就會影響子實體生長。一般培養基料水分大概是60%左右,空氣濕度70%左右。環境如果太干燥蘑菇就會失水,環境濕度太大,空氣就會不流通。
4、光照:大部分食用菌類一般都不進行光合作用,小部分食用菌會接受一些光照,這樣對生長有利。蘑菇不需要光照,它在黑暗的環境也可以生長,所以它在生長時要遮蔽光照,不要被強光照射影響生長,這樣對生長不利。
5、空氣:蘑菇生長要注意空氣,一般可以在草屋內種植,這也是一個封閉環境。種植蘑菇時一定要通風,如果不開門通風換氣,室內空氣就會很難流通。蘑菇需要足夠的氧氣生長,它主要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一定要定時把二氧化碳放出去,換氧氣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