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后感心得2020
2020觀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后感心得5篇
這期青年大學習主要講述‘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讓人印象深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一)
上周,全國“兩會”在北京勝利閉幕。來自全國各地,代表各族人民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匯聚一堂、共商國是,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民法典、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等文件,圍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決戰決勝目標任務,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這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也凸顯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項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更將它形容為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本期網上團課,共青團四川省委邀請四川省委宣講團成員、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建華,圍繞“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為我們進行專題講解。快來學習吧!
5月29日,就在民法典通過的第二天,中央政治局就圍繞“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廣大團員青年要帶頭學習民法典、遵守民法典,掌握民事活動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理解民法典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進而養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系統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征,也能最直接最形象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當前,為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進一步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堅持這一顯著優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事物的矛盾體系中,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規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所以工作中要抓主要矛盾,而集中力量辦大事體現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上層建筑根源于經濟基礎,反作用于經濟基礎,而由黨和政府組織實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體現的正是發揮國家政權這一上層建筑反作用的原理。此外,馬克思主義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取得成功,也離不開廣大群眾的參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制度也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合乎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原則,也體現了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這一根本要求。
推動落后國家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舉措。新中國成立之初,借助集中力量辦大事克服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上的“撒胡椒面”、“攤大餅”現象,使得資源效用最大化,我國只用了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歷程,從而奠定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整合各種有限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實力持續躍升,特別是在一些領域的發展逐步接近世界前沿,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鄧小平同志曾經這樣說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明顯優越性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及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時也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今后我們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在當今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的形勢下,如果我們不運用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顯著優勢的效能,就難以突破科技發展的瓶頸,也難以擺脫受制于他人的尷尬。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三)
我國之所以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就在于我們黨和國家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組織原則。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民主集中制發展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并貫穿于我們國家制度設計的各個方面,不斷展現出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工作優勢,成為一種科學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深刻闡述了民主集中制,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說,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沒有充分的民主,就難以激發群眾的積極性與活力;沒有正確的集中,就不可能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與高效率,唯有實現民主和集中辯證統一的民主集中制,才能同時發揮兩者的優勢,從而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進入新時代的條件下,我們要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將民主集中制貫穿于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繼續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顯著優勢。
弘揚我們黨和政府優良傳統的邏輯使然。建國初期,在資本、技術、人才等條件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把有限的資本、技術、人才力量等資源整合到辦工業化這一國家大事上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歷史前提與邏輯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幾代領導人都重視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優良傳統。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集中必要的力量,高質量、高效率地建設一批重點骨干工程,抓緊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西煤東運新鐵路通道、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等跨世紀特大工程的興建。胡錦濤同志在慶祝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可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重視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也是今天進一步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實現新時代奮斗目標與中國夢的有力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勇前進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新時代,我國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國際形勢更為嚴峻復雜,國內改革進入深水區無人區,利益矛盾日益復雜化。可以說,那種在國家各方面資源嚴重短缺情況下搞建設的經驗,尤其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不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當今全面深化改革條件下同樣重要,仍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集中力量辦大事依然是我們攻堅克難的重要法寶。例如,在科技創新方面,在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上,當前特別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相關力量聯合攻關;又如,在扶貧攻堅方面,在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這一重大問題上,也需要整合扶貧資源,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動綜合國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我們依然需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四)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正在進行的這場防控新冠疫情的嚴峻斗爭,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毫無疑問,疫情防控是我們最近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大事須大抓,中央一開始就明確“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要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疫情就是命令,19個省份展開對口支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疫情防控物資全國統一調度;軍隊高效投送防疫物資……千軍萬馬聽指揮、千難萬難為前線,全民動員、同心抗疫的局面迅速形成。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紛紛熱贊“中國制度在緊急形勢下效力巨大”。
“中國速度”何以如此之快?“中國力量”何以如此之大?“中國效率”何以如此之高?此時此刻,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些問題。眾多解讀中,“集中力量辦大事”無疑是一個“高頻詞”。對此,有人總結中國抗疫做到了“三個一”:“一張圖”,對所辦大事有統一規劃;“一盤棋”,圍繞所辦大事形成合力;“一竿子”,在貫徹執行上一插到底。這正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們戰“疫”的底氣,也是我們勝戰的武器。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衡量這個優勢管不管用、有沒有效,關鍵要看能否經得起各類風險挑戰的考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始終是我們黨和人民經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信心和底氣所在。而且,越是面對艱難困苦和重大斗爭的時候,這個“顯著優勢”就越能發揮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改革開放以來,從應變局、平風波,到戰洪水、防非典,再到抗地震、化危機,我們始終堅持舉國奮戰、同心協力,最終履險如夷、化危為機。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
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為何要“集中力量”?一盤散沙什么事也辦不成。集中力量,才能保證重點;集中資源,才能實現突破。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哪些矛盾和問題優先解決,需要統籌規劃;如何確定發展重點、次序,必須合理安排。如果沒有東西南北中的緊急馳援、黨政軍民學的聚力支持,沒有人力財力物力高度集中、黨心軍心民心極大凝聚,就不可能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重要成果。
人民有難,軍隊當先。人民軍隊素有勇挑重擔、能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支重要力量。每一次重大災難、重大險情、重大挑戰,人民子弟兵總是臨危受命、沖鋒在前,被人民群眾贊為“解放軍來了人心定”。此次戰“疫”,我軍既是全國疫情防控力量布局的重要方面,也是舉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有力支撐。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前段時間人民軍隊沖鋒在前、忘我奮戰,發揮了先鋒隊突擊隊作用;疫情未滅、戰斗不止,下一步還要堅持不懈、連續作戰,勇創奇跡、再立新功。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強國強軍的新征程上,絕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注定會有許多繞不開的“婁山關”需要占領、躲不過的“臘子口”需要攻克。越是面對艱難困苦和重大斗爭,越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經過歷史長期沉淀、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我們必須一以貫之、矢志堅守。
“你身后有我,我身邊有你,不管路還有多遠,我們一起走過。”戰“疫”仍在繼續,曙光就在前方。全國一盤棋,萬眾一條心,風雨同舟、凝心聚力,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就沒有跨不過的川,疫退風清日,便是萬木春!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的偉大成就,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世界大變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作為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其前途命運與世界百年大變局緊密相連。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優勢是在長期實踐中得來的。
這一優勢在于,國家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實施一些重大項目,迅速提高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借助集中力量辦大事克服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上的“撒胡椒面”“攤大餅”現象,使得資源效用最大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因為不僅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而且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社會化的一般要求決定的。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主要集中于能源、交通、通訊、金融、基礎設施和支柱產業等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新時代,在新歷史起點上開始新的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就是要把過去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解決得很好”的問題解決好,以新的實踐和成就,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次抗擊新冠疫情,我們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主要從13個方面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堅持和完善這些制度,就從不同方面加強和鞏固了包括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我們應當在自覺遵守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的同時,深入改革、發展和完善制度,從而最大限度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得以發揮。
觀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后感心得2020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