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
7月28日,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刪除了征求意見稿中對網約車輛“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的要求,而是表示要按地方標準審核后,“符合條件的車輛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并發放《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歡迎閱讀。
《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專家解讀
專車新規或將落地獎勵補貼將受監管
近期,被稱為專車新規的《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網上流傳。據媒體報道,《辦法》公布時間在即,而《辦法》中,國家將對各種專車平臺的資質、服務器、支付協議等做出詳細規定。
雖然監管部門旋即辟謠“網上披露內容并不準確”,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都只是細節和時間問題,專車新規這把大閘即將落下。也有消息人士透露,相關規定可能會于近幾個月內下發,對ICP和外資身份限制會有明確的規定。
而縱觀《辦法》內容,專車新規似乎更是用來拷打專車行業,而整個行業的未來也因為此《辦法》的內容,變得更加坎坷。
專車列入出租汽車管理體系
據了解,《辦法》中,“專車”被定義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并列入了出租汽車管理法規框架體系內。其要求,現有以及未來的“專車”經營者,要“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
申請條件有5條,分別是:具備企業法人資格;在服務所在地具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相應服務機構及服務能力;具備開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互聯網平臺和與擬開展業務相適應的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并尤其指出,服務器需要設置在中國大陸境內;平臺數據庫應當接入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出租企業監管平臺;以及應與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協議來使用電子支付。
除此以外,除了出租車管理與相關規定以外,《辦法》還對在預約租車過程中還會產生網上支付、電話通信、個人信息錄入等多方面行為做了一系列規定。
除了需要提供電子支付使用的支付結算協議以外,涉及電信業務的還要通過通信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其中也特別指出,“外商投資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涉及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在個人信息錄入方面,《辦法》要求任何業務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必須在中國大陸境內存儲、傳輸和管理,尤其不能跨境傳輸和使用,也不得違規采集、利用和泄露乘客個人敏感信息。
補貼遭監管
“補貼”一直是各大專車公司市場擴張的手段,不過這個手段也將在政府的監管之下。
《辦法》中要求出租汽車經營者不得有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此外還要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在實行市場推廣和促銷獎勵時,必須提前10日將獎勵和促銷方案向社會公告,否則最嚴重將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
從打車軟件、專車軟件,再到拼車軟件,方便出行的各家軟件公司正漸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各大公司也是鉚足了勁兒,紛紛推出“補貼”進入燒錢大戰。不過,高額補貼也逐漸催生出了灰色職業:刷單。
而與當年打車軟件漸入江湖時期不同,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刷單已經逐漸成為各家出行軟件無法擺脫的“慢性病”。
據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方便刷單,刷單者與司機組建了無數微信群和QQ群方便交易。隨著雙方需求的擴大,刷單軟件、刷單手機甚至刷單賬號都在網上大肆叫賣,從軟件、硬件,再到平臺和人員,刷單顯然已經成為一個產業鏈條,來服務想偷懶的司機,從中獲利。受到滴快推出快車、順風車等業務的影響,為了擴張市場,滴快曾下十億重金補貼市場。而補貼力度的提高,也催生了刷單產業鏈,不少司機甚至單靠通過職業刷單人賺錢。而刷單在Uber平臺上尤其猖獗。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表示,實際上不低于成本價格傾銷以及提前公布促銷獎勵等對于專車服務提供商來說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其認為,雖然滴快經常有免費坐車的機會,但滴快也僅是周末的一個免起步價10元的活動,平均一人實際上每日只可以享受一到兩次而已,從程度來說并不算是傾銷。因此,補貼還能持續下去。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專車企業人士指出,如果此《辦法》為最終辦法的話,會對專車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少消費者是因為有補貼才會做專車和快車,補貼的多寡關系到消費者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