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異地醫保報銷政策規定
異地看病怎么報銷,需要報銷的條件是什么。2017年新出臺的關于異地報銷有哪些喜的政策值得關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異地醫保報銷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異地醫保報銷政策
一、醫保異地報銷條件
1.已辦理異地安置、探親、駐外工作學習等外地就醫登記備案手續的參保人員,在異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墊付現金的情形。
2.省級參保人員經備案同意轉北京、上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墊付現金的情形。
二、醫保異地報銷所需材料
三、醫保異地報銷流程
1. 費用申報單位、個人提交相關報銷材料
2. 受理人員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
3. 材料齊全的由初審人員進行費用審核、錄入、結算并打印《省級單位醫療費用報銷單》;不全的及時告知需補全的材料。
4.復審人員進行費用復審,打印《省級單位職工外診、急診結算憑證》后轉入財務支付。
異地醫療保險結算
醫保異地結算: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解決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之間的銜接。
實現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要大力支持。長期以來,國內醫療保障實行的是屬地管理。異地的醫療機構不受所屬醫保統籌地區的政策約束和具體管理,甲地醫保機構難以對乙地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在此背景下,各地只好實行醫保定點管理的制度,給患者就醫帶來種種不便。現在各個城市間人口流動性很強,有不少大城市的流動人口已經超過了本地人口,醫保制度和異地就醫之間的矛盾便日益突出。因此,對醫保定點管理進行變通乃至變革也就成為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對構建和諧社會非常有利。
新醫改方案規劃近期可操作框架的2009-2011年配套方案出爐,就公眾最關心的就醫報銷問題指明目標: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首步是探索異地安置的退休老人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
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推廣參保人員就醫“一卡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在統籌區域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
三年配套方案還具體著眼于城鄉居民的基本醫保報銷范圍擴大和報銷比例提高,提出到2010年,通過各級財政籌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者,每人每年的醫保賬戶中,政府投入將達到120元;配合個人繳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參保者,不僅能夠在大病住院后,獲得當地人均年收入6倍左右高的“封頂線”報銷,還有望獲得起付門檻更低的門診醫藥費報銷。
2017年異地醫保相關信息
“三步走”實現落地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解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統計數據表明,省內異地就醫的占比最大。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有30個省份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持卡結算。
第二步:今年上半年實現異地退休安置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尹蔚民說:“把退休后的父母接到子女工作所在地,在異地直接可以看病就醫結算。”
第三步: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的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據人社部介紹,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2016年底已上線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已有15個省份接入該系統開始試點。
“四類人”告別跑腿
根據相關通知,異地就醫主要針對4類人群,分別為:
1.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即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且戶籍遷入定居地的人員;
2.異地長期居住人員,指在異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參保地規定的人員;
3.常駐異地工作人員,指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且符合參保地規定的人員;
4.異地轉診人員,指符合參保地轉診規定的人員。
此前,異地就診的醫療費用由個人先行墊付,等到治療結束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拿票據到醫保中心進行報銷。
實現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后,參保市民不需要個人墊付醫療費(自費除外),也不需要拿發票報銷,只需拿社保卡在定點醫院就醫。看病時,該報銷的比例直接從卡中結算,個人只要把自付的資金直接存到卡上就可以了。
上訴了如此多的好處和方便,那我們是不是也該知道報銷的一些相關的流程呢。快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2017年異地醫保報銷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