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互聯網金融政策新內容
2017年互聯網金融政策新內容
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現狀是如何,關于互聯網金融有哪些新的消息值得關注。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互聯網金融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互聯網金融政策
監管:繼續收緊
2016年,監管政策密集,從《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出臺,合規成為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首要原則和基本任務。
這一趨勢在今年料將得到延續。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在2017年工作會議中提出了十項主要任務。其中,“金融風險”任務的次序從去年的第五條提到了今年的第三條,即將防范金融風險置于金融創新之前,央行對“金融市場”的要求亦從創新發展改為平穩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合規落實年。1月1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表示,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及法律制度較復雜、所涉利益關聯方較多的現狀,其編寫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相關法律法規及案例》即將出版發行。
平臺:大浪淘沙
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減少了985家,全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維持逐級減少的走勢。
今年,互金平臺退出潮很可能延續,且退出速度和數量超越去年。由于平臺整改的腳步尚未停歇,網貸之家預計2017年網貸行業運營平臺數仍將進一步下降,具體下降速度取決于備案及合規情況,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測算,2017年底或將跌至1200家左右。
規模:或將翻番
在強監管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合規平臺的數量將越來越少,但另一方面,隨著用戶習慣的培養和技術進步,整體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資源更多地向優質平臺集中。
近日,零壹財經發布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報告》顯示,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翻番,保守估計將達到2萬億。
而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20638.72億元,相比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9823億元)增長了110%。在2016年,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接連突破2萬億元、3萬億元兩個大關,單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億元,2016年“網貸雙11”單日再次突破100億元,實現了116.07億元,這一系列的成績都反映了P2P網貸行業仍然獲得大量投資人青睞的事實。按目前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全年網貸成交量或超過3.2萬億元。
戰場:金融科技
2016年是金融科技取得突飛猛進的一年,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支付、智能投顧等熱詞頻現,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微眾銀行、宜信等機構紛紛加大技術開發力度,預計這些領域將繼續成為2017年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戰場。
在監管政策趨緊,經濟大環境欠佳、風險資本收縮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流量價格暴漲,紅利期接近結束,以場景為驅動的金融科技類公司正在陷入一場殘酷的流量保衛戰,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風險控制和流量管理。
收益:繼續下行
對于投資者而言,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當屬理財產品收益率。在優質資產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P2P理財收益率在過去的3年里整體下行,2017年料將繼續延續下行趨勢。
網貸之家聯合盈燦咨詢發布《2016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年報》顯示,2016年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為10.45%,相比2015年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下降了284個基點。整個2016年綜合收益率延續2015年整體下行的走勢,強背景平臺由于安全性較高,受到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資金涌入,使得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持續下行。
互聯網金融行業將迎五大趨勢
趨勢一:監管趨嚴,合規發展既是主基調又將成為先發優勢
回望過去這一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日漸趨嚴,形成了“中央統籌、行業自律、專項整治”三大行動體系。這三大行動體系從監管政策、民間自律、專項突破三方面各自發力。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務院到地方金融辦,形成了一個全國布局,深及各部委、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各細分領域的監管網絡,令整個行業震蕩不安。
可以說,作為國家普惠金融戰略的重要陣地之一,互聯網金融在過去一年走得并不平穩。從《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已經為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定下了一個基本準則:平臺唯有合規,才能長期發展。
如果說2016年是監管政策頒布期,那么2017年將進入一個具體執行期,各種監管政策的過渡期、整改期臨近,都將加速行業洗牌。因此,2017年,“合規”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主基調,也將成為其先發優勢。率先完成各類監管的合規整改,就意味著能搶占行業先機。
趨勢二:距離寡頭壟斷尚遠,但行業集中度提升,馬太效應加劇
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一方面一些不合規的平臺將因不符合監管要求而被市場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資金存管系統、信息披露制度、平臺限額等合規要求無形中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進一步壓縮了平臺的利潤空間。2017年,整改過渡期之后將迎來具體執行期。有些平臺會選擇主動退出互金行業,或者選擇轉型。由于行業競爭加劇,也會導致一些平臺相繼倒閉。
實際上,在2016年,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集中度已經提升了很多。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末,網貸行業成交量前100的平臺成交量占到全行業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臺成交量占比為85%;前300的平臺成交量占比高達90%。
從2016年網貸行業集中度數據及走勢來看,P2P網貸行業離寡頭壟斷距離尚遠,但行業集中度提升,馬太效應加劇。相信這種趨勢在2017年會變得更明顯。
趨勢三:90%的平臺會死,行業內平臺相互并購將成為趨勢
2016年,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備案制等合規要求無疑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道硬性門檻。而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30日,已有17省市的107家P2P網貸機構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這在全國網貸平臺6257家中,僅占1.7%比例。
而另一方面,2016年11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局聯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要求已設立的網貸平臺,依據P2P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完成分類處置后再行申請備案登記。這種備案制其實是代替了以往的牌照制。而從數據來看,截至目前,通過備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占比不足1%。因此,在2017年,僅憑這兩項合規要求就會將90%以上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淘汰出局。
事實上,2016年,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出現了諸多并購案例。而在2017年,互金行業監管趨嚴,競爭加劇,一些小的平臺要想繼續生存下去,會選擇投靠大的平臺名下,而一些大的平臺則會通過并購、入股等方式,擴大自己的業務范疇,實現多元化經營,進而壯大平臺自身實力。因此,2017年,互金行業內平臺相互并購將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趨勢四:互聯網金融行業或迎來集體轉型期
2016年,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及政策規范不斷出臺,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原有做法似乎走入死胡同,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已經紛紛尋求轉型、升級,核心目標是收縮個人信用類借款戰線,準備徹底擺脫P2P原始標簽。
當然,熱鬧的轉型背后,既有互金平臺的身不由己,也有主動而為。除了“監管加強”這一眾所周知的原因以外,不能獲取核心征信數據是一些平臺收縮信用貸的重要原因之一。互金平臺能夠讀取的信息有限,只能讀,不能寫,這樣不能讓“老賴”的違約成本最大化。
因此,很多平臺選擇在現有用戶群體基礎上,挖掘他們的新需求,開發新的業務,向消費金融、汽車眾籌等領域發展。2017年,我相信互金平臺謀求集體轉型將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類似于資金存管系統、備案制等要求,絕大部分平臺都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些合規整改,只有通過轉型來繞過去。
趨勢五:數據驅動未來,科技金融迎來大發展
2016年,區塊鏈、科技金融等概念廣受互金行業關注,各大平臺躍躍欲試。它們一方面希望借此概念炒作平臺自身,另一方面以此擺脫P2P標簽。人工智能、大數據征信、區塊鏈等,當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行業洗牌期之時,科技顯然已經成為業內機構的戰略核心。
實事求是地講,區塊鏈、大數據征信這些都將會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推手,
2017年,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的行業背景下,互金平臺將會尋找新的突破點,以此突出平臺自身優勢,加強其行業競爭力。顯然,區塊鏈、大數據風控、大數據征信這些將成為一個新的突破點。因此,科技驅動未來也將成為互金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總體而言,2017年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依舊面臨“大考”,將是用“合規”對行業進行洗牌的一年,也是革故鼎新的一年。進入監管后時代,互金行業步入規范發展期,行業將更為健康的前行,對于實體經濟發展、合規平臺運營以及投資人理財環境來講都是利好的。未來,行業也將會由事件驅動、政策驅動逐漸發展至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新格局。
2017年互聯網金融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