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宏觀調控政策
2017宏觀調控政策
2017年中國經濟展望和宏觀調控政策建議,宏觀經濟的調整成政策有哪些重要的消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宏觀調控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宏觀調控政策
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2017年,雖然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新增長動能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其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足20%,難以替代房地產、汽車等傳統制造業的作用,經濟增長會慣性下滑到6.5%左右。在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的情況下,新矛盾、新問題、新風險也不斷出現,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首先,基礎設施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仍起主導作用。2016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快速增長對后續投資穩定增長形成支撐,工業企業效益好轉增強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和意愿。工業企業庫存處于歷史較低位,存貨投資將呈回升態勢;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使房地產市場降溫。
其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制約因素較多。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將會抑制與住房相關的家具、家電、建材等相關商品消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對政策依賴較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能否延續對汽車消費影響較大。旅游、休閑等新興消費仍比較活躍,網購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
第三,國際經濟環境穩中偏差,我國外貿發展仍不容樂觀。世界經濟將延續溫和低速增長態勢,預期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4%,略好于2016 年的3.1%。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秋季報告的預測,2016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7%,創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貨幣政策可能穩中偏緊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保持中性。目前多數觀點認為,基于2017年經濟穩定增長、通脹大概率溫和上升的預期,在樓市防泡沫、金融去杠桿、匯率貶值壓力下,2017年貨幣政策可能較2016年進一步收緊。
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復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隱患增多。
在貨幣信貸和金融體制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強調,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按照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7年,雖然貨幣政策基調是穩健中性,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向緊的方向微調。在連平看來,2017年是連續6次降準降息的累積效應逐步達到最大化的第二年,其對經濟體系各方面的影響還將繼續。連平表示,從穩增長角度看,進一步松動似乎更好些;從應對資產泡沫和物價上漲的層面看,有提高利率水平的需求,這樣似乎貨幣政策緊些好。
不過國金證券研報也指出,2017年財政政策的擴張空間沒有那么大,貨幣信貸政策有可能沒有市場當前預期的那么緊。預計預計2017年的預算赤字率可能定在3%,實際的執行結果難以超過4%,因此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不會超過2016年。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面對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突出問題,我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緩中趨穩,工業品價格回升,企業效益改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可以實現全年6.5%-7%的預期增長目標。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當前經濟形勢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產業結構調整效果將進一步顯現,財政收入也將趨穩向好。同時,考慮到支出將繼續擴大,減稅降費繼續實施,財政收支矛盾還會比較突出。”白景明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稱,當前經濟工作保持足夠的定力,才能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王一鳴說:“穩是進的前提,穩是大局,只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我們才能更有效地進,進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只有更好地進也才能更有效地穩,一定要把握好這種辯證的關系。”
國家宏觀調控目標
國家宏觀調控
參照多個官方和民間機構的研判,明年包括經濟增速、物價等宏觀目標調整的可能性很小。具體宏觀政策的指標,比如赤字率、廣義貨幣目標,也不會有激進的變化。
中國社科院數量所研究員沈利生認為,明年國家要繼續擴大總需求的話,仍是在投資、消費、出口方面發力,但是不太可能有強的刺激措施。因為短期刺激后,增速并不牢固,最關鍵是,目前政策能騰挪的空間有限。
2016年全國經濟增速目標是6.5%-7%,新增就業目標是1000萬人,物價目標是3%,財政赤字率是3%,廣義貨幣增速目標是13%。多數專家認為,明年廣義貨幣增速目標應該下調,而財政赤字率可以上升,以便加大對投資以及民生的支持力度。
仍會適度擴大總需求
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2016年全年經濟數據將公布,目前各大機構的主流預測觀點認為,今年全年經濟增速仍是6.7%左右,2017年經濟增速應該在6.5%左右。
這顯示出行業機構對于明年經濟走勢盡管看法不一,但認定明年經濟將繼續放慢是共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明年仍可能會維持適度擴大總需求,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仍需要發揮作用。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鞏固投資有所企穩態勢,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對外貿易改善。上述三大需求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比如外貿仍低迷,消費增速因為汽車刺激效應消失在10月變慢,投資則出現了整體放慢,但是出現了國企投資快、民企投資慢,制造業投資慢,房地產投資快的結構性變化。
數據顯示,10月全國出口11858億元,下降3.2%,降幅比上月收窄2.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10%,低于9月的10.7%增速。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8.3%,相比1-7月、1-8月的8.1%增速,略有好轉。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明年很多傳統的產業仍是經濟支撐。另外新經濟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經濟新的動能,其總量還會擴大。
“今年一個好情況是工業品價格單月增速轉正(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這對于投資、企業效益、就業等各方面都是有利的。雙創、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新經濟 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增長點。”他說。
中國社科院數量所研究員沈利生指出,要促進消費快速增長,核心還是要提高中西部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這方面仍需要加大財政支出。
明年M2目標存在調低可能
根據往年慣例,將在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確定明年的經濟增速、物價、就業、赤字率、廣義貨幣等目標。隨后國家發改委也會確定更細致的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節能減排等系列指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宏觀經濟專家獲悉,上述前幾個宏觀指標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調整,但是固定資產投資2016年目標是10.5%,今年前十月實際增速要低2個百分點左右,不排除2017年該指標可能會有變化。
對于外界關注度較高的廣義貨幣增速目標,由于目前經濟增速并未有大的變化,以及需要抑制房地產泡沫的因素,2017年M2的目標存在略微調低的可能。
方正證券高級分析師楊為敩認為,明年M2增速目標會調低,但是仍有一些產業要定向扶持,比如新興產業等。如果實際貸款融資比較難的話,國家可以對這些產業實施定向扶持的政策,給一些補貼。
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9個百分點,低于中央此前確定的2016年廣義貨幣13%的目標1個百分點以上。
財政收支方面,1-10月全國累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759億元,同比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7775億元,同比增長10%。
也就是說,1-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收低于支出1萬億元左右,財政收支壓力的確在加大,這表明明年財政赤字率即便上調,但是幅度不會太大。
為此,王小廣認為,明年財政赤字率可以調得比今年的3%目標高,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體現在公共領域。這些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加大財政支出,不會產生擠出效應。
他指出,對于廣義貨幣,最主要的是防止資金過多地流入房地產。在鋼鐵煤炭等領域,去產能要確保價格不上漲太快,同時也要警惕的是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新的傷害。
據了解,今年煤炭、鋼鐵等價格回升較快,與去產能在各地大力推進有一定關系,而年初以來部分一二線部分城市房價迅猛上漲,也與全國范圍內的去庫存政策有關。如果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或流入實體經濟的通道不順暢的話,很多容易炒作的行業和領域,仍存在泡沫化的可能。
2017宏觀調控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