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出爐,北京排第二名
城市的本質是什么?城市的本質是人口與產業的集聚,城市規模往往和輻射能力成正比。近日,106個大城市名單出爐,你了解是哪些城市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出爐,北京排第二名,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
近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下稱《資料》)公布了各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和縣級市)的城區人口數據。根據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目前我國共有106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1個Ⅱ型大城市。從省份來看,除西藏外,30個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其中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達到11個,廣東和山東各10個。
106個大城市主要區域
同我國的人口分布一樣,106個大城市也主要是分布在“胡煥庸線”以東。從大的區域來看,東部地區共有54個,占比達51%;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有21個;東北地區共有10個。
分省份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達到11個,包括10個設區市和昆山這個縣級市,其省會城市南京的城區人口達791.5萬人,處于特大城市行列。
江蘇的大城市為何最多?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江蘇地理面貌以平原為主,人口密度大,加上經濟發達,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蘇南地區的城市人口增長快。另一方面,江蘇原有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比較高,基礎比較好。
江蘇之后,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和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各有10個。其中,廣東的10個城市中,有8個位于珠三角。廣東擁有深圳和廣州兩個城區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以及東莞和佛山兩個特大城市。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珠三角經濟發達,就業崗位特別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在珠三角有限的空間下,也容易形成大城市。
珠三角之外,粵東和粵西各有一個大城市,分別是汕頭和湛江,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城市也是目前廣東正著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部6省的大城市分布較為均衡,河南、湖北和湖南這三個位于京廣大動脈邊上的省份均有4個大城市,山西、安徽和江西各有3個,6省大城市數量合計達到21個。
西部地區人口大省四川的大城市數量最多,達到5個;內蒙古和廣西各有3個;貴州和陜西各兩個;新疆、云南、寧夏、青海、甘肅各1個,均為省會城市。加上直轄市重慶,西部地區大城市數量達到了21個。
東北三省中,遼寧有5個大城市,黑龍江有3個,吉林有2個,三省合計達10個。總體上看,東三省的大城市數量并不少。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全國都比較早,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北就布局了大量的重工業項目,產業工人多,所以城區人口規模大。幾個中心城市之外,在普通地級市中,吉林市的化學工業、鞍山市的鋼鐵工業、齊齊哈爾市的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都很突出。
大城市的最新標準
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國發2014第51號文件),新標準按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1)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2)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3)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至500萬,
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至100萬;
(5)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
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