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如何建成_小康社會如何執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臨嚴峻的挑戰。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的沖刺階段,沖刺階段尤為艱難,需要提氣加油,更需要努力抵御各種干擾。 小編整理了小康社會如何建成_小康社會如何執行,希望能幫助到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內容
小康社會如何建成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2018年4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研究審定《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規則》。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精準脫貧攻堅戰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只能打贏打好。環境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一個關鍵,要堅決打好打勝這場攻堅戰。
正確認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臨嚴峻的挑戰。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的沖刺階段,沖刺階段尤為艱難,需要提氣加油,更需要努力抵御各種干擾。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三大攻堅戰依然任務繁重,社會事業領域還有不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思危方能居安,只有認清形勢,才能直面問題和挑戰,才能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
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目標任務
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
“三大攻堅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笔录貏e要防范系統性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環境。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二是推進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精準脫貧要堅持現行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真正提高脫貧質量。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三是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環境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關鍵。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認真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增長、城鎮就業、消費價格指數、脫貧人口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等提出明確目標要求,并對全年工作任務做出全面部署安排。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要求高,每項任務都事關全局、都極為重要,必須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滾石上坡的毅力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扎實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6%—6.5%的合理區間。繼續優化發展環境,重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發展質量,重點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重點是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重點打好“三大攻堅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的質量,重點是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改革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繼續推動改革開放,重點是聚焦突出矛盾和關鍵環節,確立競爭中原則,加快完善市場機制;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加快從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高水平開放帶動、倒逼改革全面深化。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推動解決重點民生問題。
牢牢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原則和根本遵循
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全面”,但重點仍然是在經濟上有較大的躍升。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面對愈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顯得愈加重要。當前,重點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把握經濟規律,認真研判經濟形勢,提高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駕馭和控制經濟風險、金融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
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牢牢把握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持續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
繼續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和政策取向。統籌好國內與國際的關系,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特別是在補短板領域、民生保障領域,確保財政支出安排到位。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防范化解經濟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目的在于強化各方面重視和支持就業的導向,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相關文章:
1.小康社會是什么
4.我心中的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