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話題作文5篇合集
在記憶中,老規矩都來自祖輩口中:“出門要給長輩打招呼”“勤儉持家是美德”“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等。小時候,常常覺得這無數的老規矩像潮水般將我包圍,我只好一步步退回屋中,摔上房門,自以為這一道木門能阻隔那喋喋不休的進攻。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老規矩話題作文,供大家學習。
老規矩話題作文1
中華民族有一個老規矩,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迎新年。
中華民族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迎新年的,這已經無從探究了,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習俗了。在這一天,凡是有著中華傳承的人們,不管他們身居何方都會在內心記掛著這一天,都會與親朋好友互相送上美好的祝愿。
我家也有一個老規矩。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媽媽總是在碗柜里留有幾個生雞蛋,每當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媽媽總會在招待客人的菜色中,加上一盤讓我饞涎欲滴的攤雞蛋。要知道,在我還是小孩子的那些年,每家每月要憑購物本才可以買上兩斤雞蛋。在那些年,能痛快的吃上一次攤雞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那時還小的我,總是盼望家里來客人,每當爸爸媽媽招待客人的時候,我會找各種理由,賴在桌子邊不走開,期待著爸爸把一筷子攤雞蛋塞在我的嘴中,把我打發走。
爸爸有兩個茶葉桶,一個是裝他自己平時沖泡飲用的茶葉,另一個桶里裝的是給客人預備的茶葉。我喜歡聞媽媽給客人沖泡茶葉的時候滿屋飄香。
到我成長為一個少年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幫忙招待客人。媽媽告訴我給客人倒茶的時候不要把杯子斟滿,倒大半杯就可以了,那樣客人可以手拿杯子上半部分而不會燙到手。每當客人告辭走出我家大門的時候,媽媽會督促我跟上爸爸一起把客人送到大門外,還要說上一聲:再見。
懵懂少年免不了惹是生非。記得在我16歲那一年,我與鄰家小伙伴打了一架。當我頭破血流的回到家中的時候,爸爸嚴厲的訊問了我事情的經過后,領著我到鄰家賠禮道歉。至今清楚記得鄰家叔叔關愛溫暖的大手,輕拍我肩膀的感覺。原諒、寬容、一切釋然,在兩位家長的監督下,我與小伙伴握手言和。
歲月穿梭,幾十年彈指一揮。如今我也早為人父了。每當清明時節,帶著一家人來到爸爸的墓前,給女兒回憶講述過往親歷的點點滴滴,有悲傷、有喜悅、有別愁、有歡樂,猶如回放的電影,歷歷在目。
也許再過幾十年,女兒也會帶著她的兒女,在我的墓碑前,講述著我們的今天吧。
老規矩話題作文2
凡是老規矩一定不知道是誰制定的,也不知哪年哪月傳下來的,老規矩就是老規矩,不一定有道理卻一直存在著,而且是頑固地存在著,一代又一代地糾正著子孫們的行為。
我記得小時候挨的叱責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規矩了,比如見人不叫了,見人不叫被大人認為是最沒規矩的表現,所以我的記憶里總是被母親拉著叔叔阿姨大爺大媽爺爺奶奶地一通叫,稍有遲疑就可挨說。但男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時,看見二十郎當歲的小伙子有點兒叫不出口,我小時候在軍營長大,遍地都是剛剛當兵的“解放軍叔叔”,凡是穿軍裝的我就得叫叔叔,許多時候叫得我內心郁悶。
可母親說,這是規矩。自古就是這樣,人有輩份,不論歲數大小。這是在城市,還是在部隊,如果在老家,比你歲數小的備不住還是長輩呢!我想想也是,祖父,父親,我都是長子,心里感覺大,實際輩份小,過去有句俏皮話,別看蘿卜小,卻長在背兒(輩兒)上,說得就是這層微妙關系。
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太快,許多東西不經意間就丟了,丟了還往往不知。加之這個世界像決了堤的圍堰,沉渣泛起,魚龍混雜,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沒那么容易。我們處于社會裂變的節點上,好壞優劣善惡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惡習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實。古人說,積善似壘土,縱惡如彎弓。積累善行如用鍬壘土,一點一滴進行,形成的大山才會日久天長;而縱容惡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惡就是離弦之箭,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規矩得老,這“老”是時間的檢驗,這“老”是文化的磨合,這“老”是自然法則淘汰留下的結果。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過去的規矩一定很老,老到無從追根溯源。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孟子告誡說,魯班雖為好木匠,沒有尺子和圓規也沒有辦法畫出方形和圓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繼而我想,今天隨處可見的這么多的好家具,它們的存在并不因為是采用了良材,而是緣于曲尺和圓規最初制定了規矩。
老規矩話題作文3
北京的這些老規矩,也是中國人的老規矩。重新審視這些老規矩,感到很親切。這些樸素的話語,猶如一位長輩在耳邊諄諄教導。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謙恭有禮,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為他人著想……這是一個民族風尚在道德領域的精煉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條。
老規矩歷史悠久,傳承了幾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當中的另一種體現。讀書人讀《論語》《孟子》《弟子規》等,老百姓讀書少,但受教育的內容是一樣的。老規矩說“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弟子規》說“路遇長,疾趨揖”;老規矩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規》說“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老規矩說“忠厚傳世”,《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規矩說“勤儉持家”,《訓儉示康》說“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薄弦幘厥侨寮宜枷朐诶习傩招闹欣酉碌挠∮?,處處影響到他們的為人處事。
老規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總則,是一種自我教育的經典語錄,規定具體而細致。百姓讀書不多或者沒有讀過書,但是這些老規矩口耳相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規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為。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矩,才形成了中國老百姓勤儉、忠厚、禮讓、仁義的優秀品格,才出現了諸多的忠臣孝子、良將勇士。
老規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是歷史垃圾,而是和《論語》等儒家經典著作一樣,是我們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拿來主義”的方法繼承弘揚其中的優良傳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渾渾噩噩,有些人一擲千金……現代社會,生活條件極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卻不斷下滑。老規矩在這些人眼里是陳舊的、過時的,殊不知這些老規矩是拯救他們心靈疾病的良方。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家風是什么”欄目,許多人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誠實做人,誠信待人”,“做人要樸實一點,厚道一點,要實在一些”。這些對家風的解釋,其實就是對老規矩的最好注解。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老規矩也能堪當大任。
老規矩不朽!
老規矩話題作文4
中國有句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說的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規矩和行為制度。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辦事的規程和行為準則。無論多么復雜的事情都可以用簡單的的事例加以說明。如有些人就不明白,就拿亂占交通要道的事情來說,就是有人顧交通要道的劃分,不守規矩,自行其是,亂闖交通要道,不僅阻礙他人出行,還有可能也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沒有交通法則,事情就不會圓滿。
假若生活沒有圓面積,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我們要說的是不是表面的上圓,而是深刻的圓。生活中若沒有圓,沒有一個規則,一個道德來約束,一個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的會怎樣?社會又怎樣?人與人又怎樣?國與國又怎樣?也許我們很多人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或是根本沒過這種問題,只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方式而生活著。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制度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但得依靠一個規矩處事,作為行為準則和標準。有一套制度,有一套規章,有一套做事處事的程序規范。那就是一種法律,那就是一種圓滿完成。法律是唯一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準則。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人人必須遵守。不得違反。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乃至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完善組織,都有自己的標準。無規矩不成方圓。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同志關于樹立人“八榮人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論述。再次闡明了這個既明了以又重要的社會哲理。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國家要安定,百姓要富裕。離不開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世界要和平,需要聯合國的作用。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單可循。強制人們該做那那些事情,不該做那些事情,這樣我們國家才會和諧。我們才能繁榮昌盛,安定和諧的發展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和平的中國來投資建廠。而安定和諧的環境需要你我遵守。遵紀守法。只有形成了這種局面,才以保持和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局面。才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百姓富裕的步伐。
無規矩不成方圓。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一個規矩來約束。各行其是,社會就會陷入混亂,陷入無秩序的混亂中。大到國家,間利益關系,小到鄰里間的日常相處,無時無刻不受到法律,約束。約束這就是一種圓。歷史上沒有一種單純依靠法律和道德教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所以要建設和諧社會,既要堅持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大力提高人們的思想品質。既要公民自學遵守社會公德。做到文明誠信。同時也通過加強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設。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只有把自己和他律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會圓滿。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勿以惡小而為之?!本褪歉嬖V我們遵紀守法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小處入手,從現在做起,。沒有圓規和直尺,就無法畫出方形圓形。正是因為有模型的約束,線段才不會偏離預想的軌道,才能走出美好的形象。這正是所謂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只有人人遵守,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規矩就是圓,法律就是圓,有了這些,一切都能圓滿解決。
老規矩話題作文5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我一直覺得這里的一個“敲”字用得甚妙。每當讀到此處,我便總能想起棋子落在棋盤上,伴著清脆的“啪”的一聲,以及那句刻在我腦海中的“呵呵,老規矩”。
學期剛開始,這句“呵呵,老規矩”便時常在我的耳邊響起,就連規則還沒有了解完全時,那個微胖的和藹的老人便開始教我們正確的落子方法:首先,要坐直、坐正;然后,中指在上,食指在下,夾牢一顆棋子放在棋盤上,中指半按半滑,一定要聽到“啪”的一聲干脆的聲響。“身正、音正”,這就是他對我們的要求。而每每我們問及原因時,他總道“呵呵,老規矩了”。
想來那時還是年幼,并不明白這規矩的意義。于是也常常忘記遵守。拿著棋子,形勢有利時便在棋盤上狠狠地拍得“乒乓”作響,令周圍的棋子都微微一跳;形勢不利時便不及拿穩就匆匆放下,“啪嗒”一聲。每當看到如此,他便讓我把棋子拿起來,坐好,重新以最正確的姿勢把棋子落下?!斑@是老規矩,懂嗎!”這時的他,面孔總是板著的。
盡管如此,我依然從未懂得這規矩的涵義,不過倒是養成了“身正”與“音正”的習慣。不久之后,我轉到另一家棋院學棋,不久,又是另一家??隨著棋力漸漸增長,遇到的對手也漸漸增多。有意無意觀察他們,發現盤上積極的人多喜歡落子用力,發出激烈、較響的聲音;穩重的人多落子緩慢,發出簡短、堅定的聲音。難道這就是“規矩”的內涵?
隨著下了一盤又一盤,我漸漸醒悟,劃分的標準似乎不在輕重緩急,還是那兩個詞:身正、音正。一個把頭埋在棋盤上的落子聲急的人必定急躁,而一個幾乎躺在椅子里,落子聲拖沓的必然步調緩慢。
“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身與聲有關輕重緩急,又無關于輕重緩急,到底還是“心正”?!靶恼眲t“身正”、“音正”,心是正的,人是正的,什么音都是正音,什么形都是正形。
于是,我依然喜歡在布局時把棋落得“啪”“啪”作響,看戰局在方寸間展開,在中盤對殺中穩穩落下那決定性的一步,在收官時輕柔地將邊邊角角收入懷中。
那天路過樓下的小棋館,里面的老師在教學生們落子,我聽見有的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問到原因。
“呵呵,老規矩了,你們一定要時時記得啊!”
老規矩話題作文5篇合集相關文章:
老規矩話題作文5篇合集





上一篇:以老規矩為作文600字精選
下一篇:老規矩優秀范文5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