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_含義是什么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道重要的節氣。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氣溫開始下降,露水也會慢慢地凝結成小小的白色水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露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白露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1、飲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2、吃番薯:過去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而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
3、啜米酒: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
4、吃龍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傳統習俗,民間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
5、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浙江一帶人們會在白露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6、石榴、鰻魚:老蘇州白露時節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
白露節氣的特點
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大
白露節氣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屬于二十四節氣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這時候太陽達黃經165度;白露節氣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氣,這時候周圍環境會逐漸轉涼,雖有時候白天會比較熱,但晚上后氣溫就會逐漸下降,晝夜溫差比較大。
白露節氣有哪些風俗
吃龍眼。福州有個傳統叫做“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不過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采集“十樣白”。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偎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白露節氣的含義
白露節氣的含義是天氣漸漸轉涼,此時陰寒之氣上升,初秋殘留的暑氣逐漸消散,晝夜熱冷交替,寒生露凝。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太陽達黃經165°時即為白露。在一般情況下,每年的9月7日~9月9日是白露節氣的時間,在這一天天氣比較涼爽,并且還有可能存在秋燥。
白露氣候特征
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由于白露天氣,冷空氣南下,導致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一定的降溫幅度,隨之而來的也將是秋燥,所以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