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氣候特征及食療粥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氣溫也最旺。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大暑的氣候特征及食療粥,歡迎閱讀!
中醫大暑節氣如何養生?
趁暑化濕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暑天陽氣旺盛,治病就是通過艾灸等方式利用 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通常情況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陽虛癥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
多飲暖水益消暑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藥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 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 于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濕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心氣容易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御酷暑,而導致中暑等問題發生,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癥狀。
要化解這些癥狀,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證充足的睡眠;講究飲食衛生,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御暑濕的侵襲。如果已經感覺到頭暈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來緩解頭暈。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
消暑切莫動“肝火”
另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于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節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 “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 的活動。
大暑的氣候特征
氣溫高
一般說來,在大暑節氣里,是全國大部分的城市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地區雨水最豐沛、雷暴最頻繁的時期,也是華東地區高溫天氣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中國東部地區,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中國西南地區東部,如四川東部、重慶等地。同樣,在夏季,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云,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
一般來說,在日最高氣溫高于35℃的炎熱日子里(氣象上稱為“炎熱日”),中暑的人明顯增多。而當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時(氣象上稱為“酷熱日”),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濕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
長江沿岸的南京、武漢和重慶,每年的“炎熱日”平均達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
雷雨多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
大暑的養生食療粥
1、大暑養生綠豆粳米粥
原料:綠豆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2、大暑養生蘆根粥
原料:鮮蘆根5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蘆根洗凈切段,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25分鐘,去渣留汁。粳米淘洗干凈,放入砂鍋,加入藥汁及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調入冰糖即成。有清熱消暑,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
3、大暑養生陳皮車前草粥
原料:陳皮10克,鮮車前草100克,粳米150克。
做法:陳皮切絲,鮮車前草洗凈切段,粳米淘洗干凈,與陳皮、車前草一起放入砂鍋,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有清熱祛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4、大暑養生薏米小豆粥
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濕、清熱消暑。
5、大暑養生西瓜皮粥
原料: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大暑的氣候特征及食療粥相關文章:
★ 大暑氣候特征
大暑的氣候特征及食療粥





上一篇:大暑的傳統習俗及養生食物
下一篇:大暑的養生要點及食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