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于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下降的問題研究
時間:
郭曉媛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 原因 應對措施
論文摘 要: 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進行擴招,到2002年底,我國高校的入學率已經超過了23%,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早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甚至有些發達的省市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高校教育為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事業輸送了大批高知識儲備人才,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部分高校教學質量呈現了下降趨勢,這對我國高校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本文就近年來高校發展現狀與教學質量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與建議。
1.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
1.1高校質量和數量發展不平衡。在1999年,政府下達了擴招高校生源的指示,高校進入了急劇發展的階段,到2002年底,我國高校的入學率已經超過了23%,也就是進入了國際教育領域所說的“大眾化”階段。高校的不斷擴招,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但是在另一方面卻使得我國教育質量較低的局面逐漸形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不少高校培養出來的本科生與研究生在國外是不被認可的,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學生的惡性案件數量增加,可以說高校教育質量下降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1.2高校教學資源難以配套。許多高校在擴張的同時,難以將教學資源同時匹配。著名教育學者馬丁·特羅指出,美國是先將軟硬件資源準備好,才接受學生入學。但是我國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卻難以建立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高等教育結構。比如我國教師隊伍素質較低、學校硬件設備較差等現象,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1.3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隨著高校擴招、人數增加,一些高校師資力量捉襟見肘,難以與當前在校學生人數相匹配,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而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率。
2.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下降原因分析
2.1對于高等學校的重要性缺乏有效認識。對于政府來說,高等教育的價值是潛在的,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對于高校的重視程度并不高,GDP的增長率才更為重要。在1992年,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就提出要重視與優先發展教育的目標,但是從中央到地區政府都沒有完全落實這一戰略方針。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領導者并不重視高校的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是片面的、不科學的,這是高校教學教師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2高校擴招所造成的因素。由于擴招,高校在生源上有了較多數額的擴充,但是一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能達到高校的標準,而一部分學生能力較強,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欲望下降,并不能積極地學習,因此學生質量嚴重下降。還有師資力量上的缺乏。在高校擴招后,由于生源較多,而教師數量一定,因此在師資力量不協調的情況下,教學質量難免下降。
2.3部分學生無暇顧及學業,學風建設薄弱。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加上一些學生在大四的時候要選擇考研或者選擇雙學位,因此很多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學習難以盡心,無暇專心學習專業課程。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厭倦學習,導致學風建設較差,影響了教學質量。
3.提升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的應對措施
3.1在高校管理理念與管理體制上進行根本性改革。我國高校與發達國家高校的差距不在于有多少學院、教師、硬件設備等,而在于辦學的根本理念與管理體制落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管理機構向高校分配納稅人交納的一部分稅收,而使得全體公民能夠得到高等教育,政府對于高校管理較松,幾乎不干涉高校制度。
3.2高校管理層需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許多人認為只要是高校,教學一定就有較高的質量,其實并不然。高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也許有的高校擁有較多名師,但是在人才培養上卻并不出眾。對于一所高校的整體性指標,“人才培養質量”是評估一所高校最重要的標準。我國著名教育學專家潘懋元教授曾說:“所謂‘多層面’,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縱向層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論型、應用型、技能型等橫向層面。”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教育的提升,盲目進行擴招,并且急于創造地區成績,以數量來博取質量,使得教育質量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降。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穩中求升,一步步穩扎穩打,才能培養出全新的人才。
3.3加大對優秀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隊伍建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首先,學校需要加大對新一代的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對于高校教師的培訓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崗前培訓與在崗培訓。高校教師需要具有多種素質,不僅要具有教師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和教育心理學等教師必須具有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的教學技巧與語言藝術等知識儲備。通過對十所高校的學生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們喜歡語言幽默風趣、課堂氣氛活潑的教師,因此針對當前課堂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應當對教師的教學技巧和藝術等知識培訓加以重視。另外,我們要敢于起用年輕教師,因為他們思想活躍,與學生容易溝通,所以應當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但是還需要有經驗的高校教師對他們的教學進行監督與跟蹤,并對他們進行引導與提出意見,達到及時幫助改進的目的。
3.4施行嚴格的考試管理制定。在教學管理中,必須保證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系,注意監督教師持證上崗、學生上課考勤率。其次,對于考試要加強管理,嚴格施行學分制度,嚴格考試紀律。高校對于學生的畢業管理應堅持“嚴出”原則,施行嚴格的淘汰制,只有符合標準的學生才能拿到畢業證。
4.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些地區已經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階段,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數量與質量的發展難以均衡,也出現了教學質量下降的趨勢。我們應當正確認識這種趨勢,樹立全新的改革觀念,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通過多種渠道來加大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將教學質量抓起來,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秀娥.試論新時期高等學校督學工作[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04).
[2]章建石.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多元表達與教學評估變革[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02).
[3]李璐嵐.“持續改進”思想在大學教學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06).
論文摘 要: 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進行擴招,到2002年底,我國高校的入學率已經超過了23%,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早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甚至有些發達的省市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高校教育為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事業輸送了大批高知識儲備人才,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部分高校教學質量呈現了下降趨勢,這對我國高校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本文就近年來高校發展現狀與教學質量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與建議。
1.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
1.1高校質量和數量發展不平衡。在1999年,政府下達了擴招高校生源的指示,高校進入了急劇發展的階段,到2002年底,我國高校的入學率已經超過了23%,也就是進入了國際教育領域所說的“大眾化”階段。高校的不斷擴招,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但是在另一方面卻使得我國教育質量較低的局面逐漸形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不少高校培養出來的本科生與研究生在國外是不被認可的,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學生的惡性案件數量增加,可以說高校教育質量下降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1.2高校教學資源難以配套。許多高校在擴張的同時,難以將教學資源同時匹配。著名教育學者馬丁·特羅指出,美國是先將軟硬件資源準備好,才接受學生入學。但是我國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卻難以建立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高等教育結構。比如我國教師隊伍素質較低、學校硬件設備較差等現象,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1.3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隨著高校擴招、人數增加,一些高校師資力量捉襟見肘,難以與當前在校學生人數相匹配,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而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率。
2.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下降原因分析
2.1對于高等學校的重要性缺乏有效認識。對于政府來說,高等教育的價值是潛在的,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對于高校的重視程度并不高,GDP的增長率才更為重要。在1992年,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就提出要重視與優先發展教育的目標,但是從中央到地區政府都沒有完全落實這一戰略方針。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領導者并不重視高校的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是片面的、不科學的,這是高校教學教師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2高校擴招所造成的因素。由于擴招,高校在生源上有了較多數額的擴充,但是一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能達到高校的標準,而一部分學生能力較強,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欲望下降,并不能積極地學習,因此學生質量嚴重下降。還有師資力量上的缺乏。在高校擴招后,由于生源較多,而教師數量一定,因此在師資力量不協調的情況下,教學質量難免下降。
2.3部分學生無暇顧及學業,學風建設薄弱。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加上一些學生在大四的時候要選擇考研或者選擇雙學位,因此很多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學習難以盡心,無暇專心學習專業課程。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厭倦學習,導致學風建設較差,影響了教學質量。
3.提升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的應對措施
3.1在高校管理理念與管理體制上進行根本性改革。我國高校與發達國家高校的差距不在于有多少學院、教師、硬件設備等,而在于辦學的根本理念與管理體制落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管理機構向高校分配納稅人交納的一部分稅收,而使得全體公民能夠得到高等教育,政府對于高校管理較松,幾乎不干涉高校制度。
3.2高校管理層需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許多人認為只要是高校,教學一定就有較高的質量,其實并不然。高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也許有的高校擁有較多名師,但是在人才培養上卻并不出眾。對于一所高校的整體性指標,“人才培養質量”是評估一所高校最重要的標準。我國著名教育學專家潘懋元教授曾說:“所謂‘多層面’,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縱向層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論型、應用型、技能型等橫向層面。”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教育的提升,盲目進行擴招,并且急于創造地區成績,以數量來博取質量,使得教育質量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降。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穩中求升,一步步穩扎穩打,才能培養出全新的人才。
3.3加大對優秀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隊伍建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首先,學校需要加大對新一代的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對于高校教師的培訓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崗前培訓與在崗培訓。高校教師需要具有多種素質,不僅要具有教師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和教育心理學等教師必須具有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的教學技巧與語言藝術等知識儲備。通過對十所高校的學生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們喜歡語言幽默風趣、課堂氣氛活潑的教師,因此針對當前課堂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應當對教師的教學技巧和藝術等知識培訓加以重視。另外,我們要敢于起用年輕教師,因為他們思想活躍,與學生容易溝通,所以應當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但是還需要有經驗的高校教師對他們的教學進行監督與跟蹤,并對他們進行引導與提出意見,達到及時幫助改進的目的。
3.4施行嚴格的考試管理制定。在教學管理中,必須保證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系,注意監督教師持證上崗、學生上課考勤率。其次,對于考試要加強管理,嚴格施行學分制度,嚴格考試紀律。高校對于學生的畢業管理應堅持“嚴出”原則,施行嚴格的淘汰制,只有符合標準的學生才能拿到畢業證。
4.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些地區已經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階段,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數量與質量的發展難以均衡,也出現了教學質量下降的趨勢。我們應當正確認識這種趨勢,樹立全新的改革觀念,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通過多種渠道來加大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將教學質量抓起來,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秀娥.試論新時期高等學校督學工作[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04).
[2]章建石.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多元表達與教學評估變革[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02).
[3]李璐嵐.“持續改進”思想在大學教學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