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我軍作風建設的實踐及經驗論文
下面是抗戰期間我軍作風建設的實踐及經驗論文,歡迎閱讀。
軍隊作風,是軍隊在作戰、訓練、工作和生活上一貫表現的態度和行為,它關系著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抗戰時期,我軍在內外環境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注重從思想、工作、戰斗、紀律、管理、生活等方面全面加強作風建設,為奪取抗戰的全面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深入研究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的實踐及經驗,對于當前加強我軍的作風建設,注入強軍興軍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作風建設的重大實踐
在抗戰時期,我軍不僅“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名震四方,更以作風優良著稱于世,成為區別于其他軍隊的一個鮮明標志。當時我軍作風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從思想政治方面對軍隊作風提出的要求。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黨中央在抗戰初期就創辦了抗日軍政大學。抗日軍政大學教育方針的第一句話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主要是指我軍廣大官兵必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不渝地聽黨的話、跟黨走,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明確的認識和鮮明的態度,牢記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宗旨意識,具有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英勇獻身的精神。在抗戰時期,我軍正是通過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軍隊政治工作來著力培養官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其主要做法:一是反復強調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1938年1月,我軍《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指出:“以革命主義為基礎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與靈魂!”1944年4月,《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報告不僅強調“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還系統總結了我軍自古田會議特別是抗戰以來政治工作的經驗,成為我軍政治工作成熟的標志。二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作為我軍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針。這一時期,毛澤東發表了《反對自由主義》《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劉少奇發表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陳云發表了《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系列文章,都為抗戰官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我軍作風建設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三是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抗戰時期,我軍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從1942年開始, ,我軍開展大規模的整風運動,普遍提高了軍隊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效克服了部分官兵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強化了官兵的政治信念。
(二)堅持求真務實的優秀品格堅持求真務實的優秀品格是從認識路線和工作態度方面對軍隊作風提出的要求。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對軍隊而言,“求真”就是通過主觀努力,認識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規律,取得戰場行動的主動權;“務實”就是踏踏實實工作,掌握駕馭戰爭的真本事,確保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軍隊就能“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對軍隊而言,求真務實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時期,培養官兵求真務實作風的主要表現有:一是首次明確“實事求是”這一核心概念。“實事求是”的概念是毛澤東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使用的。1941年,毛澤東又系統闡述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正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集中體現。二是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求真務實在戰爭時期的戰場上主要體現為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它善于按照變化著的具體條件從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也善于作運動戰。”[1]
在抗戰前期,我軍以游擊戰為主,而到了抗戰反攻階段,我軍果斷實施運動戰。此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還包括毛澤東的持久戰略,羅榮桓的翻邊戰術,羅炳輝的梅花戰術,呂正操的蘑菇戰、頂牛戰和裝小示弱的戰術,劉伯承的敵后武工隊,前線官兵創造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等。三是提出務實的部隊建設方針。在抗戰嚴重困難階段,由于抗日根據地面積縮小,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部隊龐大,機關臃腫,逐步凸顯出魚大水小、兵多難養的矛盾,我軍及時采取精兵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擁政愛民活動等。在軍事訓練上,強調從實戰需要出發,區別對象、因人施教、務實管用。對于戰士,主要是加強技術訓練,重點學好射擊、投彈和刺殺三項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夜戰、近戰和游擊戰等戰術動作,提高戰士短兵相接的本領,力爭用較少的彈藥殺傷較多的日、偽軍。對于干部,主要是學習管理方法和指揮藝術,提高軍政素質和組織指揮能力,解決善于帶兵、減少傷亡等問題。
(三)培樹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培樹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是從戰斗精神和意志品質方面對軍隊作風提出的要求。強調軍人要有血性,核心是樹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主要包括:不怕困難,不折不撓的作風;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不怕犧牲,敢于拼命的作風。在這一時期,我軍加強戰斗作風建設的主要表現有:一是軍隊統帥重視戰斗作風建設。朱德指出:“勇敢加技術,就戰無不勝。”毛澤東指出:“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1]二是在抗戰中,日寇和偽軍在數量、裝備上占絕對優勢,而我軍孤懸敵后,在缺少糧餉、彈藥的情況下,作戰12.5萬多次,斃、傷、俘日軍52.74萬余人、偽軍118萬余人,過硬的戰斗作風正是我軍戰勝強大敵人、克服惡劣環境、經受住兇險考驗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在抗戰時期,我軍涌現出了大批英勇頑強、可歌可泣的戰斗英雄和英雄群體。例如,平型關大捷打掃戰場時,人們看見八路軍115師連長曾賢生一手緊握刺刀,一手捂住小腹,雖已氣絕身亡,卻仍屹立不倒;趙一曼被俘后,遭敵人晝夜提審逾月,嚴刑拷打得連敵人都戰栗了,她卻始終不吐一個字;“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成功掩護了抗聯大部隊突圍。
(四)倡導團結友愛的內外關系倡導團結友愛的內外關系是從軍隊內外關系和維護內外團結方面對軍隊作風提出的要求。團結友愛,是我軍性質、宗旨在作風建設上的具體體現,是我軍區別于剝削階級軍隊的鮮明特征,主要包括內部團結和外部團結。倡導團結友愛主要表現在:一是抗日軍政大學的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團結”被放在第一位。“官兵一致、尊干愛兵”也是這時期提出來的。二是1944年發布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強調:“革命軍隊的內部,必須是團結的方針,必須是合作互助的方針,不能是分門別戶、各自為政的方針,不能是互相輕視、互相妨礙的方針。”毛澤東強調“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1]三是團結友軍,主動配合、援助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作戰。1937年,八路軍團結配合閻錫山部隊開展正面防御作戰,一舉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的主力1 000余人,取得平型關大捷。此后,八路軍還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忻口正面防御戰,129師轉戰正太鐵路沿線、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娘子關爭奪戰,115、129兩師主力掩護娘子關方向國民黨軍撤退,保衛太原等。
(五)強化令行禁止的紀律觀念令行禁止是從組織觀念和執行命令方面對軍隊提出的要求。我軍歷來以紀律嚴明著稱。令行禁止的紀律作風,確保了我軍的軍令、政令暢通,確保了部隊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確保了我軍能打勝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八路軍和新四軍以紀律嚴明廣受贊譽。在這一時期,我軍加強作風紀律建設主要表現在:一是軍隊黨紀條規逐步完善。在這一時期,八路軍新頒布了《八路軍抗日三大紀律》,新四軍重新公布了《三大紀律十項注意》等。此外,我軍還明文規定黨內處分的類型、處分黨員的手續、處分黨員的批準權限等。二是建立健全軍隊黨的紀律檢查機構。在抗戰時期,我軍在師以上單位進一步完善了黨務委員會及其工作制度,主要負責監察黨的道德和紀律的執行。三是從嚴執紀。嚴肅處理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典型案件,如劉振球案件和黃克功案件。
(六)保持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是從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態方面對軍隊作風提出的要求。抗戰時期我軍的物質條件極其艱苦,這決定了我軍從創建那天起,就必須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如果不提倡艱苦奮斗,而是貪圖享樂,我軍不可能成為一支具有強大戰斗力的軍隊。
在抗戰時期,我軍艱苦奮斗的主要表現有:一是延安的大生產運動及南泥灣精神,都是這一時期我軍艱苦奮斗的典型體現。二是領導帶頭艱苦奮斗。當年,美國記者斯諾訪問延安,親眼看見毛澤東住著簡陋窯洞,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吃著小米飯和南瓜湯;看到周恩來睡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做的背心,他深深被我黨、我軍領導人的清貧節儉所感動。斯諾斷言,這種生活作風會產生無往不勝的偉大力量---“東方魔力”.三是艱苦的戰斗生活。楊靖宇忍饑受凍孤身戰斗至死,當敵人剖開他的胃,里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可見生活艱苦的程度。八路軍山東軍區守崮英雄連93人,每人每天只喝兩茶缸水,仍然在炸彈、炮彈、瓦斯彈下堅守陣地半月。在抗戰緊張時期,新四軍指戰員幾乎天天行軍、頓頓野餐、夜夜露宿。在日、偽軍“掃蕩”“清鄉”期間,戰斗頻繁,生活艱苦,平均30多小時打一仗。在邊沿區活動的部隊,常常一夜三移駐地,兩三個月不解子彈袋,根本不能解衣入睡。這些展現的都是戰士們的艱苦奮斗精神。
二、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的基本經驗
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成效顯著,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堅持黨的領導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紅軍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后,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37年7月,《中共中央關于紅軍中黨及政治機關在新階段的組織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加強黨對軍隊的單一領導。同年8月,中央軍委命令:各師改編國民革命軍后,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決執行中央與軍委的命令,保證紅軍在改編后成為共產黨的黨軍。期間,我黨、我軍還與王明主張的“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從而放棄黨對人民軍隊領導權的右傾投降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抗戰中,由于堅持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我軍才粉碎了日寇無數次殘酷毒辣的“掃蕩”“封鎖”“圍剿”,打退了國民黨3次高潮和多次配合日寇對解放區的進攻,解放了敵占區1億人口,建立了19個解放區,發展了220余萬民兵。八路軍和新四軍由戰爭開始的3萬多人發展成為120余萬大軍,最終奪取了抗戰勝利。
(二)堅持問題導向我軍在作風建設上始終從實際出發,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在抗戰初期,國民黨企圖削弱共產黨的力量并據此對我軍干部極盡升官發財酒色逸樂引誘之能事,我軍內部一部分人厭倦過去的艱苦斗爭生活,被國民黨的誘惑所吸引,為此我軍開展了與新軍閥主義傾向的斗爭。1939年至1942年,中央軍委針對我軍作風出現的問題,分別開展整軍運動和整風運動。1942年,針對軍隊黨員干部存在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不正之風,全軍開展大規模的整風運動,教育引導軍隊黨員干部用無產階級思想同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進行斗爭,用共產主義世界觀同各種非共產主義世界觀進行斗爭,用無產階級的、人民的、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同個人主義思想進行斗爭,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力地提高全軍作風建設水平。堅持從突出問題入手加強作風建設成為我軍建設的重要經驗。
(三)堅持正確方針在抗戰時期,我軍整風運動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這是同“左”傾錯誤領導所實行的“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恰好相反的。這一方針既強調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以科學的態度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更慎重,做得更好。同時,強調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不是為了把人整死,而是為了救人,為了使犯錯誤的人變成好同志。即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以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總方針指引下,我軍對犯錯誤同志的處理采取了極為慎重的態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思想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對于歷史問題的處理不是著重于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是著重于對當時環境的分析,對錯誤內容以及對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分析。
(四)堅持領導帶頭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始終堅持領導以身作則,以上率先。延安整風運動是從黨中央一級的高級干部開始的,主要通過兩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進行。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整風會議召開,前后持續了40多天,召開了5次會議,1人發言,一些曾經在歷史上犯過錯誤的高級干部都進行了深刻而沉痛的檢討。在整風過程中,黨中央還反復強調:“各級負責同志是否以身作則,親自負責領導學習?有無放棄職責,將學習領導交給秘書或他人管理之事?”[2]此外,在抗戰時期,哪怕再痛,“右臂摔斷了……滿臉淌汗……內衣被鮮血染紅濕透”,周恩來卻仍“伏案用左手拿筆批改文件”(柯棣華語)[3].新四軍第六師供給部部長李建模兼任江南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處處長時,幾乎天天生活在黃金現鈔堆里,但他嚴于律己,生活簡樸,每餐飯菜都和同志們一起吃,有時甚至吃無油的菜湯,堪稱廉潔奉公的典范。而我軍指揮員在戰場上以實際行動叫響“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更是將領以身作則、沖鋒在前的明證。
(五)堅持群眾路線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抗戰勝利就是一場人民戰爭的勝利。在抗戰時期,我軍還從陜甘寧邊區開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雙擁運動,進一步密切了魚水相依的軍民關系。在抗戰前線,我軍為了群眾利益浴血奮戰,分給農民土地,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來減輕群眾負擔,對群眾秋毫不犯,甚至在最艱苦時期,八路軍總部要求官兵在不能再低的每人每天7兩口糧的生活標準里節約1兩米來救濟災民,而人民群眾或者踴躍參軍或者支援前線,或者在后方積極照顧八路軍傷員,甚至為了掩護八路軍戰士不惜犧牲全家生命。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八路軍和新四軍才能陷敵于“汪洋大海”,以弱勝強。
三、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的當代啟示
我軍在抗戰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是我軍贏得人民支持、保持良好形象、具有強大戰斗力的重要法寶。把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繼承好、發揚好,永葆老紅軍本色,是我們這一代軍人的歷史責任。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軍委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堅持把作風建設作為軍隊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實,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有力保證。
(一)加強我軍作風建設必須嚴字當頭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高度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必須具有比其他社會集團更加嚴格的紀律。一般軍隊如此,我軍作為無產階級軍隊、作為黨和人民的軍隊、作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更應如此。在抗戰時期,我軍之所以紀律嚴明,與我軍作風建設始終從嚴要求密不可分。即使是在抗戰用人之際,對少年加入紅軍、參加過井岡山斗爭和長征、作戰有功、指揮有方但違紀違法的黃克功,我軍也堅決對其執行死刑。正如毛澤東指出的:紅軍不能不執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肅的紀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率先制定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規定,堅決從自身做起、說到做到,向全軍表明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所以,治軍貴在從嚴,也難在從嚴。令嚴方可肅軍威,命重始于整綱紀。軍隊要堅決貫徹習近平主席“三嚴三實”要求,無條件地、不折不扣地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等各項法規,堅決聽黨的話、跟黨走,始終保持政令軍令暢通。軍隊各級黨組織要從嚴執紀,讓鐵規發力、讓制度生威、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使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制度化、經常化,使軍隊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加強我軍作風建設必須對癥下藥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始終堅持從問題入手,以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通過整風運動,對準“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精準發力,有效克服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當前,作風問題已經不同程度地滲透到我軍建設的方方面面。對于不同單位、不同人員來說,作風問題存在的領域不同、表現形式不同、主要根源不同,加強作風建設只有找準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實效。因此,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都要從思想政治、工作態度、戰斗精神、部隊管理、組織紀律、物質生活等各個方面認真對照檢查,盯住作風問題的具體表現,切實弄清作風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以及給部隊造成的危害,并據此制訂整改措施,下大力氣整肅軍紀。當前,“四風”方面很多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比如權力制約問題。這些深層次問題往往涉及領導干部或是班子成員的自身利益,頑固性更強,我們黨要求各級拋開名利的束縛、關系的羈絆,以對部隊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從班子內部和領導干部自身查起、嚴起,逐步推進,反復嘗試,綜合施策,真正從根子上把問題解決好。
(三)加強我軍作風建設必須以上率下在抗戰時期,我軍作風建設成效顯著,原因之一在于我黨、我軍最高領導以身作則,帶頭踐行。“只見公仆不見官”的延安作風,“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的戰斗作風,時至今日仍是我黨、我軍作風建設的優良傳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習近平主席強調:“改進作風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4]轉作風,率先垂范最有力。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中都是在營造一種風氣、提倡一種追求、引導一種方向。從嚴治黨、從嚴治軍,關鍵在于從嚴治官。軍隊領導干部表率作用弱化,將直接導致“剛性”的制度規定富有“彈性”,只要“一把手”敢于以身作則,敢于從自身下手,拿自己開刀,勇于解決好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有以上率下的底氣、與歪風邪氣斗爭的硬氣,許多問題就會勢如破竹、迎刃而解。軍隊各級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黨紀、國法軍規,既要嚴于律己,努力做到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又要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從一點一滴入手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在學習研究上更自覺、在深入基層上更經常、在教育管理上更較真、在服務官兵上更主動、在日常生活上更簡單,以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的良好形象和模范行動帶動班子、感召部屬、取信官兵,更要從“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要求出發,從迎來送往、文山會海中脫開身來,深入訓練場這一和平時期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基本實踐平臺,身先士卒參訓、組訓、研訓、謀訓,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提高部隊戰斗力上來。
(四)加強我軍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延安整風運動是我軍作風紀律整頓的成功范例。這次整風運動從1941年5月毛澤東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開始,到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結束, 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既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在這之后,我軍也多次進行作風紀律整頓或整風運動,使我軍作風建設始終走在全社會前列。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那樣,抓作風建設貴在“常”“長”二字,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當前,我軍作風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全軍上下做了不少工作,但有的只是破題,“硬骨頭”還在后面,必須堅持頻道不換、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發揚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使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不僅需要經常抓、長期抓,更要靠體制機制來保證。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針對官兵反映的突出問題,推動建章立制,劃出“紅線”、標明“雷區”、架起“高壓線”,把制度建設不斷推向深入,為我軍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劉以順.毛澤東領導延安整風運動的歷史經驗 [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2):8-13.
[3] 郭泉真.英雄---謹以此文紀念抗日先烈們 [EB/OL].2005-07-20/2015-03-08.
[4] 總政治部.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選編 [Z].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
軍事理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