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學習方法:孤規律
初二生物學習方法:孤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二生物學習方法:孤規律,供大家參考!
初二生物學習方法:孤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
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質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迭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粒、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了。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知規律、大腦活動規律。如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學習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減數分裂過程的學習,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于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相區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把握。
其實,生物學學習大體上也要遵循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步驟,有規律地進行學習。如預習弄清知識結構,初步確定重點,找出疑難處,上課就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初二生物學習方法:注意科學方法的局限性
任何一種科學方法,在實踐的應用中都會存在局限性,切莫以為運用了這種科學方法,得出的結果或結論就一定是真實可靠的。人的觀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眼見不一定為實,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證據來證實;實驗的結果或結論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實驗中存在很多可變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實驗結果;邏輯實證主義者認為,由歸納法獲取的結論只是一種假說,而假說常常不能被證實,只能被證偽[8]。例如,人不能窮盡所有的植物葉片來進行實驗,以證明植物的葉片在光下都能產生淀粉,歸納與實驗也一樣,不能窮盡歸納的對象,如果歸納的結論是錯誤的,演繹推理的結果肯定就是錯誤的。
正確理解科學方法的重要意義,不夸大,不縮小,用習得的科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關注科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是理解科學方法重要意義的正確思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