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醫療方面政策包括哪些
2017年醫療方面政策包括哪些
醫療問題,一直都是重點關注的問題,2017年全國兩會上關于醫療有哪些相關的熱點問題。關于醫療有哪些提案。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兩會對醫療方面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兩會對醫療方面政策
一、大病醫保
談大病保險,中央將加大投入力度
2016年1月26日召開衛生、教育界人士座談會,聽取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界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建議。北京醫院曾益新就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強基層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談了看法。說,推進醫改要把醫療保障和醫療保險結合起來。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投入,用于大病保險,這將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就醫用藥負擔。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中,特別提出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在今年的兩會上,期待聽到關于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發展工作總結和十三五規劃的工作展望。
二、分級診療
分級診療一直都是醫改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去年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小病不出縣、大病不出市、疑難重癥到大型綜合性醫院”的分級診療格局勢在要把基層醫療設施落實到位,以及抓緊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平衡醫療資源,減輕大醫院醫生壓力和改善基層醫療水平。
三、多點執業
2015年1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關于印發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推進醫師合理流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放寬條件、簡化程序,優化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環境。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但目前多點執業的開放仍不樂觀,醫師多點執業的規范,安全,醫院開放政策和人事制度改革等仍存在爭議。今后將如何完善和進一步開放,仍需期待今年兩會給出指導意見。
四、醫療互聯網+
作為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智慧健康醫療服務平臺,互聯網醫院已經在不少地區先行試水。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腫瘤醫院葛明華建議,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應關注其醫療安全、信息安全、政策保障等問題,促進互聯網醫院在規范中發展,最大程度保障互聯網時代百姓的生命與健康。繼2016年全國兩會帶來有關“互聯網+”的重磅建議之后,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今年兩會帶來五個建議,直指分享經濟、互聯網醫療、數字內容產業、互聯網生態安全和“互聯網+”落地措施等五大民生“痛點”。
五、降低藥品加成
完善醫療改革,破除以藥養醫,完善地方法規和標準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供應保障,積極推進醫藥分開,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分類補償機制。堅持公益性導向,完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降低藥品加成率,降低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重。將福利帶給廣大民眾,這也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六、科研創新和學術腐敗
2015中國科研創新不斷,高質量論文發表數量持續上升,2004年至9月,我國共發表國際論文居世界第2位,共被引次數排在世界第4位。但論文撤稿事件,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反映出我國科研評價系統的弊端和學術氛圍浮躁。溫建民主任提出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問題,減少學術腐敗。
七、嚴懲暴力傷醫
2015年兩會“嚴懲暴力傷醫”首入最高法工作報告,全國人大會第16次會議上通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修正案中明確指出,“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并于2015年11月1日“醫鬧入刑”正式實施。但就在法案實施當天仍出現惡劣傷醫事件,法案中對于“醫鬧”的定義仍不明確,執法力度不強。暴力傷醫不僅嚴重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造成人員傷亡和醫務人員的流失,也反映了一個民族人民素養和社會法制問題,希望能在今年兩會得到進一步的關注。
八、住培和規培制度
3月1日由中國醫師協會召開的“2016年兩會醫界代表、委員醫學人才培養座談會”上,代表、委員們就住院醫師規培制度與專科醫師規培制度發表意見。認可制度對于培養高質量醫生、造福中國百姓具有重要意義,勢在必行。對規培醫生待遇,規培質量和效率等問題提出了自己客觀的看法。溫建民委員2月22曰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發言指出目前規培仍存在很多問題,專培暫不宜廣泛開展,且不贊成中醫規培制度,強調應提高規培人員待遇,因地制宜。
九、重視醫務人員流失和兒科醫生匱乏
2015年醫務人員流失現象嚴重,入冬后,全國各地均陷入兒科醫生荒的困境,出現醫院“熔斷”現象。衛計委相繼出臺降低兒科,急診科分數線,提高醫生待遇等措施改善醫生荒問題。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宋毅也回應說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恢復本科招生。全面二孩開放后,兒科醫生荒問題會更加嚴峻,期待在此次兩會中會有特別的關注和指導意見。
“醫療領域”相關信息
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他就經濟問題、扶貧問題、三農問題、南海問題、醫改等問題一一做了回答。
在談到醫改問題時,王國慶表示最近密集出臺的有關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還有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鏈條系統改革等一系列文件。盡管這些文件都是關系醫改的,可能只涉及某些很具體的方面,但也讓人們看到,確實醫改涉及面廣、難度大,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全國政協去年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列入重點協商議題,組織委員深入到8個省區市的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了實地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委員們就推動解決藥價虛高和過度用藥問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問題,提出了很多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有關部委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去年國家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優先”的原則。也就是說,把衛生與健康服務“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把維護全民健康的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要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王國慶認為,這也是為有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畫出了一份治本的路線圖。不看病或看病人少了,估計看病就不難了;不吃藥就不花錢了。當然這是需要下很大功夫去做的。
但不管怎么說,醫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許多難關需要我們去一一攻破。全國政協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有關重要問題,繼續組織委員深入調研議政,為深化醫改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公立醫院市場化操作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醫改目前進入“溺水區”。要緩和醫患關系,將醫改貫徹到底,首先就要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在鐘南山院士看來,霧霾天氣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比SARS大。但是可以做很多預防,關鍵是要有決心,特別是領導的決心。通過政府、企業的引導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使它成為一個全民的運動。
推進“三醫”合一 讓內行參與醫改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政協副秘書長馬光瑜呼吁推進“三醫合一”,他指出,醫改這些年政府的投入是巨大的,醫療保障有了很大的改進,個人負擔有所降低,但是醫生、患者的感覺都不是那么滿意。他認為,這是因為醫保、醫院和醫療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很好的合力所致。他建議把這三個部門統一起來,讓醫改有內行參與,更有合力更高效。
呼吁將器官移植納入大病醫保
全國政協吳曉青、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林、全國政協委員蔡玲、全國政協委員曾鈁、全國政協委員丁潔等,將分別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2017將器官移植納入醫保》的議(提)案,全面、系統、詳實地提出我國器官移植方面的現狀及解決辦法。
中國醫生目前的收入結構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收入結構。但醫生卻又是決定著醫療質量主要一個環節,而在醫生的工資和醫院的收入、科室的收入絕對掛鉤這種不合理的狀態下,醫療質量面臨著諸多尷尬,過度醫療與醫療不足時有發生。醫生的價格與醫療質量這一矛盾問題,終究是需要解決的。
2017年兩會對醫療方面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