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物流政策出臺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國家對于物流出臺哪些新的政策,關于物流有哪些詳細的了解。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國家物流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國家物流政策:物流發展目標
1、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2、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
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強對市場調節類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監管。
3、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
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營造簡潔透明、更加公平的稅收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
4、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5、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保護企業家精神
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對于侵害企業產權的行為,必須嚴肅查處、有錯必糾。
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
6、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
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二要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
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7、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
8、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
促進加工貿易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和國內產業加快升級。
9、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基本淘汰黃標車
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加大補貼政策。在重點區域加快推廣使用國六標準燃油。
物流發展十大趨勢
智能物流
最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不少互聯網+便捷交通的實施意見以及智慧配送的指導文件,為智慧物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智慧物流是指利用信息技術使得裝備與控制智能化,代替人又高于人的物流發展新模式,能大幅提升效益。智慧物流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而信息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最為關鍵。從信息化到智能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物流企業的求索已經開始,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紛紛發力智慧物流,菜鳥網絡、京東相繼公開旗下“物流實驗室”,無人機以及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設備相繼投入使用。國內機器人智能物流領域創業公司如快倉、Geek+等開始“冒頭”,迅速得到資本的關注和認可,機器人智能物流是否會在2017年迎來爆發充滿著未知,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智慧物流的發展也將成為第一大看點。
綠色物流
快遞服務業飛速增長,有數據統計每年用170億米的膠帶,將排放二氧化碳2000萬-3000萬噸,預計今年快遞包裹超過300億件,伴隨而來的快遞包裹環保問題亟待解決,商務部部署2017年重點工作,倡導快遞物流要更綠色低碳。
近日,智能化平臺菜鳥網絡聯合淘寶開設綠色包裹商品專區,已在淘寶平臺上線運營。印證了當初菜鳥網絡聯合32家中國及全球合作伙伴啟動菜鳥綠色聯盟——“綠動計劃”,曾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無獨有偶,1號店、蘇寧易購、京東等電商聯手推廣環保包裝;同城配送,如“速派得”組建純電動車隊,運營管理純電動貨運物流車。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副總經理姜文淵表示,今年9月份,中國郵政將在全國13個省、42個省市投入純電動汽車900輛,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末端配送
末端配送領域俗稱“最后一公里”,該領域仍處于有待突圍階段,也有不少的玩家加入,如順帶APP去年7月份以“自營+眾包”模式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隨著快遞服務業的發展,快遞末端配送將是一個新興市場,而更多企業將以社區便利店的布局搶占這一市場,順豐的“嘿客”、百世“店加”、圓通的“媽媽驛站”,只是末端配送不可避免會受到前端配送的影響,所以在干線運輸發展相對完善的今后,末端配送領域的好戲也即將上演。
懂IT的物流人才
物流行業職位供大于求,人才緊缺導致相應人才待遇有所提升,據58同城招聘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物流行業平均薪資達6430元,在億歐采訪的多家物流行業里面,多家創始人都表示,互聯網+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既懂物流又懂互聯網的跨界人才。
在團隊管理方面,人才培養是一大難點,現在的狀況是很多懂物流的人不懂互聯網,要么懂互聯網的人不了解物流行業邏輯,將來自互聯網的方法論與來自物流行業的世界觀相融合,不斷學**成長是必經路徑。
云鳥配送CEO韓毅認為更多是借助互聯網來進行系統化規則的設定。在民營快遞掀起的“上市潮”下,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對“人”的投資是中國快遞企業下一個十年成功的關鍵。顯然已經將企業對人的投資提升到一定高度。
供應鏈管理
億歐曾快訊,今年美國亞馬遜物流費用變更為配送、月度庫存倉儲費、庫存配置服務費三個板塊。
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慢慢開始朝著這個方向轉變,公路物流領域的天地匯主打第四方物流供應鏈管理,同城配送領域的唯捷城配、海運領域的運去哪,都意識到物流行業已經開始從交易型向服務型轉變,商業模式也不再單純依賴提供交易平臺來賺取差價,而是通過提供一攬子服務解決方案來收取服務費用。
志鴻物流總裁劉志遠曾表示志鴻物流并非定位在交易的平臺,運價價差無法取得利潤,研究后服產品的滲透是以后主要的工作。
冷鏈配送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曾預測,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至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元。
資本向冷鏈市場集聚,第三方冷鏈、生鮮電商、冷鏈園區、冷藏設施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點,加上政策紅利給冷鏈物流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專家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冷鏈將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改變,從以冷庫建設為中心向兩端延伸,前端農產品采摘預冷加工,末端配送和消費、生產、加工、貿易相結合,實現冷鏈產業鏈的全覆蓋。但是冷鏈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受“短板”影響比較明顯,今年生鮮電商大面積的虧損,開始倒逼冷鏈物流的發展。
中冷物流李景春曾在接受億歐專訪時表示,冷鏈物流競爭力不在于最后一公里,而在于全鏈條。雖然生鮮冷鏈物流能力的競爭最終體現在C端的宅配體驗上,但實際真正的冷鏈物流競爭關鍵卻是隱藏在宅配后面的“冷鏈全鏈條”物流能力。冷鏈配送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中間利潤發展的核心。
多式聯運
多式聯運在中國統一稱為由兩種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共同完成運輸過程的復合運輸,在多式聯運的體系構建中,需要考慮產業分布、物流路徑和貨物規模這三個基礎條件。通過不同運輸方式的對接,形成了商業港口、鐵路貨站和航空貨站三大樞紐。在具體執行層面上,貨物中轉的銜接,快速地卸貨、分揀和裝載是難點。多式聯運在中國起步晚,需要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企業在看不到利潤的情況下,不會貿然進入,因此需要政府來主導。互聯網的發展給多式聯運帶來了后發優勢,實現多運輸工具之間通過大數據來實現透明鏈接,公路甩掛運輸也將成為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天地匯在驗證甩掛運輸模式成功后很自豪的原因,天地匯創始人徐水波說,這是在幫政府做相應的事情。
跨界融合
互聯網+新時代下,跨界融合被賦予新的內涵,物流行業更是如此,中小企業抱團發展、行業聯合成為趨勢。融合不僅體現在線上線下O2O融合,更體現在跨行業協同發展。
安能、遠成紛紛跨界做快運,相繼獲得經營許可證;快遞行業,繼今年4月中通進軍快運行業后,12月份韻達也成立快運項目組;蘇寧作為零售企業,不斷在倉配一體化配送模式上強化內力,如果與快遞企業進行競爭,在運量上不占優勢,選擇與快遞企業合作后,把自己的倉庫資源對外開放,可實現互利共贏。快倉與百世的合作同理,市場上需要解決的場景太多,很多做得不錯的中小企業占比也只是滄海一粟,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才是助推物流行業良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國際化物流
隨著物流市場的不斷深化,國際貨運也在走向國際全球市場,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挑戰,億歐曾報道過國內快遞領域的順豐和郵政EMS以及“四通一達”均開始了國際化布局。
供應鏈金融
今年亞洲物流雙年展上,海航物流首席創新官徐志豪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借倉庫存貨;金融保理;資金流與物流相匹配;而4.0時代的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了整個鏈條支付,達到貨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的三流合一。
物流金融成為一種新業態,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與銀行以及基金機構共同研發金融領域的相關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尤其作為供應鏈管理提供者,需要覆蓋到全產業鏈條的服務。
億歐采訪的多位創業者認為,供應鏈金融作為物流的增值業務領域,并不是物流主題的主營業務,只是參與未來競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冷鏈物流政策
1.實體+電商+冷鏈實現共贏
在7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物流深度融合,推動物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這是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再次提到了他在去年10月考察河南期間,一家昔日從事生豬屠宰加工的企業,通過“互聯網+”和眾籌等方式,將空閑的貨車司機組織起來,開展冷鏈運輸,把貨車空駛率從50%降低到了10%。他說:“產品+服務,線上+線下,這樣就o2o了。”這番話,不僅是對河南一家食品企業的肯定和鼓勵,也為全國食品企業發展冷鏈o2o指出了方向。
2.資本進一步向冷鏈市場集聚
目前,資本除了直接進入制造商、冷鏈物流行業、生鮮電商外,生鮮進出口貿易商、貨代、制冷設備商等也已經高調進入冷鏈物流行業。隨著第三方冷鏈物流、生鮮電商、冷鏈園區、冷藏設施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點,資本的介入和驅動力日益加強,今后會有更多的國內外企業攜資本的優勢,跨入冷鏈物流市場。
3.冷鏈物流中小企業抱團聯合已成趨勢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技術發展、模式創新、資本融合等的現狀,都與其面對的龐大市場需求和增長不適應。近年來,冷鏈市場成長快、需求大、競爭激烈,而我國的冷鏈物流企業普遍存在地方特色明顯,與發達國家相比,多數處于小、散、弱的狀態。 2016年,冷鏈人積極創新、用心做事、擁抱變化,其中一些冷鏈物流企業采取了抱團發展的策略,在擴大市場規模、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礎上,形成網絡覆蓋、服務標準、人才聚集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將有可能更好的服務市場,企業獲得可持續成長。
猜你感興趣:
2017年國家物流政策出臺





上一篇:2017年國家利率政策
下一篇:2017年國家卡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