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宏觀調控政策
2017宏觀調控政策
宏觀調控的政策有哪些,宏觀經濟調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消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宏觀調控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宏觀調控政策
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2017年,雖然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新增長動能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其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足20%,難以替代房地產、汽車等傳統制造業的作用,經濟增長會慣性下滑到6.5%左右。在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的情況下,新矛盾、新問題、新風險也不斷出現,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首先,基礎設施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仍起主導作用。2016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快速增長對后續投資穩定增長形成支撐,工業企業效益好轉增強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和意愿。工業企業庫存處于歷史較低位,存貨投資將呈回升態勢;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使房地產市場降溫。
其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制約因素較多。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將會抑制與住房相關的家具、家電、建材等相關商品消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對政策依賴較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能否延續對汽車消費影響較大。旅游、休閑等新興消費仍比較活躍,網購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
第三,國際經濟環境穩中偏差,我國外貿發展仍不容樂觀。世界經濟將延續溫和低速增長態勢,預期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4%,略好于2016 年的3.1%。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秋季報告的預測,2016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7%,創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貨幣政策可能穩中偏緊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保持中性。目前多數觀點認為,基于2017年經濟穩定增長、通脹大概率溫和上升的預期,在樓市防泡沫、金融去杠桿、匯率貶值壓力下,2017年貨幣政策可能較2016年進一步收緊。
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復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隱患增多。
在貨幣信貸和金融體制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強調,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按照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7年,雖然貨幣政策基調是穩健中性,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向緊的方向微調。在連平看來,2017年是連續6次降準降息的累積效應逐步達到最大化的第二年,其對經濟體系各方面的影響還將繼續。連平表示,從穩增長角度看,進一步松動似乎更好些;從應對資產泡沫和物價上漲的層面看,有提高利率水平的需求,這樣似乎貨幣政策緊些好。
不過國金證券研報也指出,2017年財政政策的擴張空間沒有那么大,貨幣信貸政策有可能沒有市場當前預期的那么緊。預計預計2017年的預算赤字率可能定在3%,實際的執行結果難以超過4%,因此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不會超過2016年。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面對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突出問題,我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緩中趨穩,工業品價格回升,企業效益改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可以實現全年6.5%-7%的預期增長目標。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當前經濟形勢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產業結構調整效果將進一步顯現,財政收入也將趨穩向好。同時,考慮到支出將繼續擴大,減稅降費繼續實施,財政收支矛盾還會比較突出。”白景明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稱,當前經濟工作保持足夠的定力,才能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王一鳴說:“穩是進的前提,穩是大局,只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我們才能更有效地進,進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只有更好地進也才能更有效地穩,一定要把握好這種辯證的關系。”
2017宏觀調控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