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
《致加西亞的一封信》算不上經典,但創造了一個銷量神話,堪稱圖書營銷策劃的成功案例。它講述美西戰爭期間,美國總統麥金萊要求中尉羅文把一封信交給加西亞將軍,羅文歷經艱辛,終于完成了任務。后來一個名叫埃爾伯特·哈伯德的作家(書商)將這個故事寫了出來,意外成就了這篇史上最值錢的短文,同時羅文也被塑造成為企業優秀員工的典范。但實際上,這個神話的產生實際上源于一個個“誤讀”,以下試舉四例以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誤讀一:
羅文沒有問加西亞在哪里就完成了任務書中作者哈伯德開篇就強調:美國總統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羅文接過信后,并沒有問:加西亞在哪里?卻最終把信送到了加西亞手中,這也成為這本書宣揚的重心以及后來被“老板們”封為知音的重點。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根據書中附錄的羅文自述:《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實際上羅文在見到總統之前,首先見到的是瓦格納上校,瓦格納已經事先提示羅文要坐去往牙買加的船,更為關鍵的一個被哈伯德有意忽略的地方是,實際上總統明確地對羅文說了加西亞進軍可能在古巴東部的一個地方。知道了這一點,再加上后來一連串的周密安排,即使不是羅文,依然可以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
誤讀二:羅文僅靠自己個人力量就把信送給了加西亞 根據書中羅文的自述,事實上羅文的行程早已被精心安排妥當,并有一個團隊的力量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全力協助羅文。我們可以看一下整個過程,羅文在接收總統的命令后,瓦格納上校安排軍需官哈姆菲克斯把他安排到金斯頓上岸,然后乘坐阿迪倫達克號輪船前往牙買加,之后被安排乘坐馬車見到了向導瓦西奧,在瓦西奧的護送下,又見到了瑞奧將軍派來的卡斯特羅上校,之后瑞奧將軍又派兩百人的騎兵部隊護送羅文,于是最終見到了加西亞將軍并把總統的信帶給了他。這一切的周密安排、無間配合,難道僅僅是個人的力量嗎?
誤讀三:羅文可以成為效仿學習的對象
首先,故事的背景是美西戰爭,是在美國急迫地需要了解西班牙軍隊的情況,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如果不是戰爭環境,絕也不輪到讓一個年輕中尉完成這樣一個重大任務。其次,羅文是一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商業組織不同于軍隊,不可能奢求員工絕對地服從,企業的民主化管理已不容否定。另外,這本書實際上其實是一本很“美國”的書,宣傳的是一種硬漢精神,歌頌的是個人英雄主義,這在國內,特別是企業中是不現實的。
誤讀四:這本書的銷量很高,受到了普遍歡迎
實際上,哈伯德的xx只有三千字,要在國內根本不能算作一本書。它的暢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集團購買”。先是紐約中心鐵路局,后來“俄國鐵道大臣希拉科夫親王在讀了丹尼爾重印的xx后,又讓人將它翻譯成俄文,并且將《致加西亞的信》分發給他的所有鐵路員工,讓他們人手一冊。”“接著,俄國軍隊也引進了這篇xx:每一個被派往日本前線的俄國士兵都拿到了一本《致加西亞的信》。日本人在俄國俘虜的物品中發現了這篇xx,隨后將它翻譯成日文。根據天皇的指令,每一位日本政府人員都要人手一冊《致加西亞的信》。” 書中又提到美國總統布什也讀過這篇xx。連日本天皇和美國總統這樣的人物都對它如此重視,這說明了什么呢?究其原因其實與《圣經》、《毛選》得以成為最大銷量圖書類似。
國內很多企業老板總是認為是企業養活了員工,員工應該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但事實上應該是員工養活了企業,員工創造的剩余價值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很多老板都喜歡拿馬云說事,但奇怪的是馬所倡導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企業第三”卻沒有幾個企業愿意倡導并踐行。國內公司在所謂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共同推崇《致加西亞的信》,究其原因,奧秘就在于這本書宣揚了“員工要學會服從上級,始終忠誠于公司,主動克服任何困難,直至完成任務。”這實際上也正是《致加西亞的信》得以流行并被刻意誤讀的背后原因。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2
一些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發揮的作用卻并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就是這樣一本書。
什么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有知道他在哪的人。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周后,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干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并不一定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讀后感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做為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于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積極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他倡導了這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獲,收獲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么說“收獲”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獲”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雇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升華。愿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故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3
讀一本好書,精神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當我讀到這部書的時候,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聲名遠播,流傳已久的勵志類書籍。書中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當美國總統將那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到羅文中蔚手中,并命令他去完成任務。羅文中蔚在根本無法預知環境惡劣程度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使命,把這封決定戰爭命運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簡單的故事百年后何以能流傳于世,并且被各企、事業、機關單位做為培訓員工的重要教材,因為這部書中所講的故事不知單純是“送信”,它已成為人們敬業、忠誠、主動和榮譽的象征,它傳達的理念影響力足以超越任何理論說教。這種敬業、忠誠、勤奮精神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同時向世人揭示了成功的真理。
羅文是“忠誠”的楷模,“敬業”的模范,“勤奮”的榜樣,“自信”的標桿。這種優良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管理者強加的,而要靠自己去自覺地磨練和養成。羅文中慰在接到命令后,他沒有問“加西亞將軍在哪里?”而是無條件地服從命令。他認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在當今社會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人常常善于投機取巧為榮譽,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在領導不注意的情況下,工作中就會出現懶散、消極,常常以懷疑、抱怨的心態工作,與羅文相比,我們身體上所缺乏的是堅定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因此,我相信,只有那些不需要別人在旁監督、行事堅毅而誠實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棟梁之才,最終走向成功。羅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在于他有著杰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于他有著優秀的品質:忠誠、勇敢、堅毅,正是他的這種優秀的品質,使他出類撥萃,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跡,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
看過這部書會發現,在許多時候,許多情況下,簡單與復雜、局部與全部、平凡與崇高,竟是如此的接近。我們不訪做個思考,在當今經濟社會,我們應該做哪種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事業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讓我們也成為企業中的“送信人”,做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世界上很少有報酬豐富卻不需要承但任何責任的便宜事。當責任從前門進來,你卻自后門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隨責任而來的機會!對大部分的職位而言,報酬和所承擔的責任有直接的關系。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但責任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別讓“沒有空”的想法使我們無法完成有助于我們獲得成功的事。
“敬業”這個經濟社會永恒的詞語中,既包含了個人對事業的執著,又有對事業的忠誠。敬業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工作,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一個人做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工作精神和態度。如果做事時,感受到的只是束縛和辛苦,不思自省,卻以種種借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只會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浮淺。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決不會真正成功。成功的人是把別人抱怨的時間都花在了努力工作上,將工作當成人生的樂趣,不只為薪水而工作,常懷感恩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只有投入才有回報,只有忠誠才有信任,只有主動才能有創新。我們每個人都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適應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難,要用創造性的思維去工作,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而以堅定的自信對待自己,對待生活與工作,創新是企業生存之基,創新是企業發展之源,將創新精神溶于企業文化,視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公司員工樹立強烈的責任感,要有一種不滿足現狀的進取精神,敢于創新,在創新中得到升華,實現人生超越。
勤奮不是三分鐘熱情,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奮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鍛煉和努力得來的,有付出總有回報,但是“獎賞僅僅是給那些有用的”絕不停留在原地等著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你真的付出了,可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是因為收獲的季節還沒有到來,只有我們以一種持之以恒永不放棄的態度工作,最終我們會等到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的秋天。
這是一本唯一讓我看到的震憾人心的書,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結果,讓我們停止無謂的抱怨,收拾好心情,從頭開始,從現在開始,忠誠于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斷完美自己,做一個現代的羅文,當今社會,象羅文這樣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人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樹立敬業、進取精神,讓我們的員工結合本行業特點,向羅文學習,以羅文為榜樣,行動起來,全心全意完成屬于我們自己的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更輝煌,才能在如此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永不言敗。
這部書不僅僅說明了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提倡一種人生哲學。面對困難,是怨天尤人,指責上天對自己的不公,還是發現問題,理清思路,盡量去解決?這部書同時告訴我們:生活是客觀存在的,積極工作,快樂生活的態度卻能伴隨我們一生。樹立人生目標,認真對待每一天,把目標細化到每一天,從身邊小事做起,對事盡力,對人盡心,以飽滿的熱情踏踏實實地工作,無條件并主動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做一個現代式的羅文。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4
讀完了《致加西亞的信》以后,我很感動,心里也有一絲震撼,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向我們說明了當今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忠誠、敬業、服從、信用。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嶺中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時,一名年輕軍人羅文挺身而出,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周后,穿越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正常送信本來是一個簡單不過的工作,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羅文中尉的忠誠和敬業顯示出了他的難能可貴。隨著《致加西亞的信》的廣泛流傳,如今羅文的送信行為,已經提高到:象征忠于職守、信守承諾、敬業服從的代言詞。
在書中還提到這樣一個例子,一份英國報紙刊登一那么招聘教師的廣告:“工作很輕松,但要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這說明教師必須敬業愛生,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教師最高尚的美德,也是教師最根本的道德標準。教師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讓敬業愛生的精神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羅文式的敬業精神是我以后個人做好工作的標準:工作中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積極行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以陽光般的心態迎接一切!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5
再一次捧起《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是我參加煤礦工作二十六年來,可謂是久讀久新,感受頗多的一本書。雖然文字不多,被人稱為"薄如支票薄",講述的故事也簡單。但是,給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了潛移默化的啟迪作用。特別是在管理崗位后,對人事溝通與交流,是我的內心發生了巨大轉變,好像增加了一種無名的力量,把身體每一個細胞的能量激活了,工作激情一下子點燃了,永遠無法停止腳步……
休假的一個上午,倒了一杯淡茶水,坐在陽臺靜靜回憶書中的主人,在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前,美國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想聯合古巴起義軍一起對抗西班牙。美國總統寫了一封信,想了解古巴以及敵軍的一些情況,但當時古巴將領加西亞正在叢林中與敵人進行斗爭,很難掌握到他的具體位置,誰來完成這個任務?在美國上校的推薦下,中尉羅文接受了這個任務。然后就是羅文怎么經歷艱難困苦,怎么冒著敵軍攻擊的危險,怎么一步步化險為夷,最終把信送到了加西亞將軍手上,并且給美國帶回了重要的敵軍情報,美國也因此贏得了美西戰爭的勝利。
現在以一個公司職員的身份來讀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羅文經歷的那些困難,而是在他接受這個任務的時候,竟然都沒問:加西亞是誰,加西亞在哪,怎么樣與他取得聯系…等等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開展工作前必須要弄清楚的,但在羅文那里卻顯得那么不重要。
他的意念就是服從命令,做自己的事——把信送給加西亞。接受上級的任務,是我們作為員工再尋常不過的事了,但我們通常會做的就是向上司發出一些不明白或不了解的問題,即使在進行任務過程中碰到困難時通常也是向上司"求救",甚至是在沒能完成任務時,用眾多的借口來搪塞。這顯然與羅文精神背道而馳,這樣永遠也無法"把信送給加西亞"。在《致加西亞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人需要的不僅是書本知識,也不僅是認真聽取各種教誨,而是需要能讓他們挺胸抬頭的敬業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他們會堅定自己的理想,迅速行動,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不禁低下頭來想想,自己做到了嗎?做出了決定,就馬上行動;接受了任務,就給出結果。
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當然我們可能會被一些事情拖累,在前進的道路上,也可能會陷入困境。但我們的目標是:完成任務。我們必須堅持,直到"把信送給加西亞",直到對上司給出滿意的結果。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盡善盡美,雖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超越其他人,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停下腳步,一定要完成任務,并且堅信自己一定能"把信送到"。做羅文那樣的人,像他那樣一心想著成功,那就一定會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果排除萬難,追求成功,那成功一定會到來。不講求任何的借口,馬上付諸行動,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次工作,那是對公司的負責,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6
自從物管公司開展閱讀學習《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后,海文管理處立即組織大家對此書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討論,大家表示收獲很大,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先生寫出這樣一本好書;更感謝公司領導能把這樣一本好書及時推薦給我們,使我們能及時地領略人生的真諦,使自己不斷走向成功。大家還一致表示:
一、要做一個象羅文那樣的人:
1、為了實現目標一往無前的人;
2、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人;
3、具有誠信品格的人;
4、服從命令聽指揮的人;
5、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的人;
6、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人;
二、按照敬業、服從、誠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職工作:
1、按照公司領導的要求和公司的工作目標,扎扎實實做好每件事;
2、善于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處理好和業主之間的關系,在服務中提升XX物業的品牌;
3、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素質,來面對各種新的挑戰。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7
——做一個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一本好書,是能夠成為你心靈的燈塔,人生的伙伴,能夠改變你的烈性乃至于左右你的命運。我想《把信送到加西亞》就是這樣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它講述了“送信”的傳奇故事,一位名叫羅文的英雄接到了麥金萊總統的任務——給加西亞將軍送一封決定戰爭命運的心,他沒有任何的推諉,而是以其絕對的忠實、職責感和創造奇跡的主動性完成了這件“不可能任務”。
在這本書中,我體會到最多的是工作的職責感和主動性。羅文在接過總統的信時,沒有推拖,沒有問在什么地方如何做,而是忠于上級的托付,迅速地采取行動,全力以赴的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羅文以他高度的職責感和使命感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的危險穿越重重險阻,最后完成任務。在這個悠閑舒適的時代,如果沒有職責感和主動性,對任何事都敷衍了事,每一個人都只思考自我的利益,那么一個團隊如何才能凝聚在一起,一個單位一個組織怎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呢?
作為單位,作為組織的一員,就應提高自身的工作職責感還有主動性。HolbrookJackson說過“天才,就是主動性的爆發”。我們不是生而天才,但是我們能夠后天培養,主動性的提升就是最好的辦法。哈伯德告訴我們,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的完成工作。
職責感往往還與敬業掛鉤,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道德光輝,是全心全意的投入,是腳踏實地的付出,更是一張對自我自內而外的升華。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十分熱愛自我的職業,或許工作很繁瑣,但是我并沒有抱怨,而是更加認真仔細的去完成。每當我幫忙到了自我的學生,就有一種喜悅感充盈心頭;每當我完成了一項工作,就有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或許你會說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羅文完成使命就是他就應做的,而且此刻已經是21世界,與那個戰爭的年代不一樣。是的,只靠簡單的服從已經不能夠做一名優秀的“送信人”,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化、知識化的多元時代,服從的精神加上創新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完成“送信”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上要勤奮,在學習上要主動。國外有位名叫杰克韋爾奇的CEO說:“沒有什么細節因細小而不值得你去揮汗,也沒有什么大事難到盡了力還不能辦到”。在工作中,即使再細小的事情,我們都就應盡心盡力、勤勤懇懇的去完成。只有我們全身的付出和投入才有機會成功,成功不是三分鐘熱度就能夠沸騰的水,它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談至現今的時代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競爭的異常激烈,需要一專多能多才多藝的“復合型”人才來應付。倘若不想被時代淘汰就要主動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來”。我們就應跟上時代的步伐,做時代的追隨者,而不是時代的淘汰者。
《把信送到加西亞》中有這樣一段話: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比你對自我的期望值高。如果別人能夠在工作中挑剔出錯誤來的話,那些正是你不夠完美的地方,你就不需要去尋找借口,坦然承認我還不夠完美。千萬不要捍衛自我的缺陷,更不要藉此而故步不前。當我們能夠選取完美時,為什么要選取平庸呢?人們常常認為是他們的本性如此,對自我的要求不高,他們可能會說:“我野心沒有你那么大,我的天性不是那么野心勃勃,我們性格不一樣。”我對他們的回答是,這與天性無關,你能夠改變,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有關選取的問題。你能夠選取卓越,為此先做一個去改變的決定吧!
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就是不讓自我的大把大把的時光碌碌無為的度過,不讓自我變得慵懶而散漫。我們還很年輕,我們有著足夠的沖勁去打拼,拒絕平庸。學會做一個優秀的“送信人”,主動出色的完成任務,不僅僅到達了工作單位的要求,同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做一名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務必充分發揮創造性。文中羅文在不明白加西亞所在目的地的狀況下,能夠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找到加西亞,把信交給他,說明羅文在理解了任務之后,對如何完成任務進行了深入仔細的研究,充分發揮了創造性,確保了完成工作任務的高效率。因此,我們就應學習羅文工作是所具有的創造性精神,敢于創新,克服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的工作習慣,要勇于創新,用心探索和挖掘貼合實際的工作方法。
只有投入才有回報,只有忠誠才有信任,只有主動才有創新。我們每個人都就應用用心的態度去適應,用創新的思維去工作。像羅文一樣堅持信念,沒有抱怨的完成任務,做一個優秀的送信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8
當今社會是在不斷變化,不斷創新的社會。在這個安逸穩定的社會中,我們再來重提“忠誠、信用、服從、敬業。”
在這個物欲縱橫的世界里,如今商業精神依然“信用、勤奮、敬業。”可往往需要監督,或者職工互相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不思自省,沒有責任心。常常抱著消極,懷疑,懶散,抱怨的心態。這樣是多么可悲的。
或許我們會問:忠誠和敬業溢于誰?敬業這一詞匯往往要扣在我們年輕人頭上,我們敬業和對公司的忠誠是我們責任心的體現,是為我們在公司更好的發展,更好的謀前途的最佳途徑。責任感,使命感以及高度的忠誠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只會讓你得到更高的信賴,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人放心。就像麥金萊將信交給羅文一樣。
當羅文接到總統給他的信時,羅文并沒有問“加西亞在什么地方?”而且最后還能順利將信將信交到加西亞手里,為戰爭的勝利貢獻一大份力量。
我們苦苦尋覓著文明,殊不知文明就在身邊。因為吹毛求疵,所以才是我們搖擺不定,使發展道路越來越窄。
作為管理者:勸告員工該怎么樣,工作應當全力以赴,部位困難所嚇倒,用自信來完成任務。
我們應該說:我為了完成任務,必須要去堅持,即使有強烈的被壓制感,我也不回辭職,也不會放棄,逃避不是唯一的選擇。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9
此書其實就一句話而已。
“總統大人將一封信交給羅文先生,讓他帶著使命在沒有任何信息的狀況下將信交給加西亞將軍,圓滿完成任務。” 看似簡潔,卻引起了全球的風波,眾說云云。 書很快就閱讀完了,看過不少人留下的讀后感,才發覺人的想象力是無限豐富的,無限擴張的。或許里面還有另外一層內容。
容我分析一下,此書內容的確沒什么,但是眾人的讀后感卻看得人膽戰心驚。有人說這是一本可怕書,其實說這句話的人,確定是令人可怕的人。
本人不才也佩服作者,此書寫于1913年,沒想到那個時候就有了炒作這一套路,人才啊,高手啊。無形之中形成了有形。真的,我覺得現在的公司真剛要從里面學的是如何炒作。
一本小冊子,竟然被多數次的翻印,里面內容也不過是從美國軍史來。現在據說已達到了世界暢銷書第六名。 或許有人說,怎么可能是炒作呢,這么多年了,都沒有人說過。你又有什么依據呢?當然有。
據作者本人說:“《致加西亞的信》這本小冊子是在一天晚飯后寫成時,僅僅用了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啊,僅僅一個小時啊,竟然成了暢銷書。說是奇跡嗎,不成立。但事實又的確離奇。所以緣由只有一個,此書運用了很好的炒作手法。
手法一:名人效應。雖然《致加西亞的信》我覺得沒什么。但是不行否認的是作者以前出名氣,是個名人。而且擁有自己的出版社,要把《致加西亞的信》發行出去簡直是輕而易舉。
手法二:讀后效應。我們宏大的阿爾伯特?哈伯德先生,在讀完了羅文上尉的英雄實際,立刻就有了感想,寫下了《致加西亞的信》。名人的讀后感啊,可看下,你會覺得的確不錯。
手法三:恒久順應時代潮流。一篇感想,百年流傳,百年里,眾說云云,但無論何時都躲不開的一個關系——老板與員工。本書對員工來說是教他們好好為老板干的教本,對老板來說,是管理員工的圣經。 綜上幾種手法,此書不紅才怪。
我的感想基本就如此。或許,有人說我莫非就看到了這些負面的東西,其實不然,因為我指出的不是負面的,而是,如今社會可以借鑒的,用得上的。特殊是如今社會的一個品牌推廣。或許許多公司第一點都能夠做到,但是其次,第三點要做到唯恐是難上加難。解析一下:
名人效應:很多公司請明星做廣告。很久年前就有許多了。
讀后效應:現在講是口碑效應。就是讓客戶用了公司的產品一個勁的夸好,不錯。這個在逐步運用中。
恒久順應潮流:估計這點是全部公司難以做到的一點。假如做到的,那就可以說買了幾臺印鈔機。或許能順應一個時間段的潮流,賺一筆錢,再去發掘其他潮流,就不錯了。 以上是我真實的讀后感,為什么會寫出這樣的,因為我是偏執狂。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
通過這幾天的努力,我最終看完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這本書可以稱為經典。他是有史以來全球最暢銷圖書第六名,是職工必看的一本好書。其實我讀完這本書后,更加覺得這本書使我們學生必讀的好書。是以歌頌英雄為主的。它帶給我們的啟發是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在這里向大家引薦這本書《致加西亞的信》。
我讀完這本書之后,輕輕的合上它,可是書中的人物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尤其是書中最關鍵的人物安德魯羅文。他就是這本書中負責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中尉。安德魯羅文為了執行上校的吩咐所以便帶著信爬山涉水,奮力地前往古巴找尋加西亞將軍。羅文先是坐著馬車走過了一個西班牙的小鎮,然后再轉水路向目的地進發。不知不覺他們他們越來越接近戰地區。羅文這時背負著重大的任務,那封信關系著國家的生死攸關!可羅文并沒有逃走,而是堅持下去。
當然,之后羅文還險些被殺,并遇到其他種種的困難,有著巨大的壓力。羅文靠著非凡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與知難而進的品質順順當利的,將信送到了加西亞將軍的手上。從這里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有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與知難而進的品質做什么事都會非常完坐著馬車走過了一個西班牙的小鎮,然后再轉水路向目的地進發。不知不覺他們他們越來越接近戰地區。羅文這時背負著重大的任務,那封信關系著國家的生死攸關!可羅文并沒有逃走,而是堅持下去。
當然,之后羅文還險些被殺,并遇到其他種種的困難,有著巨大的壓力。羅文靠著非凡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與知難而進的品質順順當利的,將信送到了加西亞將軍的手上。從這里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有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與知難而進的品質做什么事都會非常完備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勝利!在現實生活中像羅文一樣具有堅持不懈精神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羅文是我們的典范,我們要從小鼓勵自己長大之后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像羅文那樣的英雄!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1
讀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后,我感觸良多。在發展日新月異的這天,在工作中,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間。有的固步自封,吊兒郎當;有的玩世不恭,對所在單位報以嘲諷;有的自己懈怠,自甘墮落。這些人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一事無成。記得當年讀《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時候,很為羅文這個年輕人惋惜,當然當時的惋惜有些嘲笑的滋味,認為這個人這樣做真是不值,認為為一封信竟然冒著生命危險,跋涉于槍林彈雨之中,這天想起來真為自己可悲,自己是多么的世俗和偏見。羅文送的不僅僅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堅的命運,整個民族的期望,對羅文的壯舉,忠誠,職責感和創造奇跡的主動性也嘆為觀止了。讀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后,使我更加堅定了信心,要努力以勤奮對待工作。
有許多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單位,但是他們的工作也許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所想象得到的,也許不太稱心和滿意,他們就會感覺象牙塔的夢想一下破滅了,于是在工作就喪失了信心,喪失了熱情,工作也是能躲就躲,能應付就應付。另外,總是把眼光放在薪水的多少上,沒有長遠的眼光和打算。工作是為了薪酬,這種觀念看起來好像目的明確,其實是十分弱視的,它會讓我們喪失發展的方向,斷送自己的期望和未來。我們就應把工作看作是一種經驗的積累,看成一種學習的途徑,就應珍視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價值。也許社會給我們的薪酬是微薄的,但是,如果我們都以一種用心的心態去對待,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那么,最終我們收獲的就不再僅僅是微薄的工資,因為我們更明白,社會和單位給予我們永遠是有數的金錢,而我們賦予自己的將是受益無窮的"黃金"。
另外,加強自己管理,自己激勵,同樣也是敬業精神的一種表現。我們不論是領導是在身邊,還是不在身邊,都能一如既往勤奮的工作,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明白,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憑空得來的,而是經過長期奮斗才能得到的。成功者和平庸者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成功者善于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而平庸者只會簡單的做領導交給的工作。透過加強自己管理,自己激勵,它能夠把我們變成一個用心主動,勇于負責的人,才能使我們到達光輝的頂點。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2
《致加西亞的信》是由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著作,主要講述了一位叫安德魯·羅文的年輕中尉如何把美國總統的信送達身在古巴的加西亞將軍手上的故事,并由這個故事引出一個員工的應當具有的品質:忠誠、敬業、執行力。
當羅文拿到總統的信時,總統只說了如下的話“我選了你去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把信安全地送到加西亞將軍手里,他也許就在古巴東邊的某個地方等待著你,你必須把信送到,這關系到美國的國家利益。”當時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總統獲取相關情報的心情非常迫切,兩軍只有協同作戰才能戰勝西班牙。接到任務的羅文,沒有準確的目的地,沒有任何指示可以遵循,必須只身一人把信安全送到,并從加西亞將軍那里獲得珍貴的情報。然而接到信的羅文,沒有像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一樣,“理直氣壯”地問一句:“加西亞在哪了?”,而是轉身就踏上了前往古巴的征程。最終,經歷種種險境后,羅文把美國總統的信安全及時地送達加西亞將軍的手里,并為美國總統帶回了重要的情報。
從羅文身上,我學到了一下幾點寶貴的精神和品質:一、忠誠,在其位,謀其事,決定為一個人工作后,就一定給他干好。這份工作既然是你安身立命的職業,那么你沒有理由不忠誠于你的老板,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堅定擁護他的立場,在合法的前提下盡可能為公司謀取最大的利益。二、敬業,不要害怕自己的奉獻別人看不到,當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工作時,你的老板一定會看在眼里。如果你的領導沒有及時看到你的敬業工作,那么就換種思維方式來想問題:當下的努力并不是為了當下的回報,而是為了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它帶來的好處可能不會馬上生效,但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當不敬業成為你人生中的一部分,當玩忽職守成為習慣時,你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可能是微乎其微,但你一生的前途有可能付之一炬。三、執行力,去做,滿懷干勁的去做!執行力,是在任何環境和任何條件下都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執行力強的人,會默默地接受任務,想方設法地完成工作,這樣的人無論在哪里、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會廣受歡迎,都會成功。
最后,本書還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對自己的公司心懷感激,對自己的領導心懷感激,正是由于領導的苦心經營,我們的公司才會有今天的生機勃勃;正是由于領導的不厭其煩的指導幫助,我們才能不斷成熟和提高。假如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去上班,你的心情肯定是愉悅的。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3
看到書名《致加西亞的信》,首先讓我聯想到的是《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這類的作品,以為本書也是對于子女或者對后輩的某些教導和人生忠告。但在閱讀了序言后發現,這是一本作者借由羅文給加西亞將軍送信的事件,發出的對于現代職場中人所欠缺的品質與精神的思考。文章只在最后一章的正文中講述了羅文送信給加西亞將軍的經過,而這部分顯然并不是文章主要要討論的內容。作者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由送信這件事所引發出的思考——現代年輕人尤其是職場中的年輕人,他們最欠缺的品質到底是什么?
總是從老一輩的人那里聽到對于現代年輕人的評價,說的最多的除了“富有個性”“創造力強”之外,最多的評價就是“懶”了。現代年輕人的懶體現在方方面面。工作時的投機取巧,不愿意付出全部的努力,但卻想得到完美的結果。在思考問題時馬虎輕率,懶得多思考,導致總是出現“意外”。無論做什么我們總是“三分鐘熱度”“淺嘗輒止”,我們懶得堅持,缺乏恒心。我們在各個方面都體現出懶惰的表現,但對于抱怨我們卻激情很高。我們經常抱怨工作壓力太大、工資太少、老板要求太高、沒時間鍛煉、沒時間提升,我們抱怨一切,但從沒想過如何改變。抱怨并不能讓這些問題解決。相比之下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力、意志力與自律意識。不要把工作看作是在給老板干活,從一件又一件的工作中積累到的經驗是誰都無法從你身上拿走的。想一想當你抱怨自己工作太多時,是否是由于你無休止的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開始行動。想一想你是否將大把的空閑時間都消耗在了韓劇與購物網站上。“自律方能自由”,沒有人能限制你、壓迫你,除了你自己。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他們“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人們看重的似乎早已不是“兩彈一星”“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這類精神。一個小我10歲的弟弟,在我問他你將來想從事什么職業時,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能賺錢的,什么時候開始大家已經滿眼滿心只剩物欲與金錢。就像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我們能不能不要只為了薪水而工作”,現代的年輕人都值得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巴菲特在一次采訪中說道“直到今天我任然愿意每天早上都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他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愛熱愛,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超越常人。愛上自己的工作或者做你愛的工作,你會發現你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你會為自己每天的一小點進步歡欣雀躍。
你是否也會因為別人比較而過的壓抑痛苦,你哀嘆自己的平庸無能,羨慕別人的成功。但如果你轉變思想將比較的對象換為自己,那我們只需要每天都比昨天聰明一點點,我們就是成功的。善于積累這些每天的一點點,終將使我們走向成功。以我自身為例,我對于英語學習總是充滿了不自信,我感覺自己的英語太差完全不能和別人相比,我也不敢說出口,害怕別人的嘲笑。但某次在坐地鐵時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那天已經是夜里11點多了,我搭乘最后一班地鐵回家,到站后上來一名男子,他帶著耳機嘴里念叨著什么,開始我沒有聽清,還想著要離這個神精兮兮的人遠點,車里的人也都已異樣的眼光看他,但后來我發現他在聯系英語,口語很重,發音也不準,但是聽著他一直在重復,在努力。我突然覺得感動,我回想自己,缺乏這種信心與毅力。我們要在乎的是自己的未來與發展,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以及別人的目光其實對于我們自身的發展起不到任何影響。建立對自己的信心,是每一個想要成功的人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親愛的伙伴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像羅文一樣的人,做一名能將信送至加西亞將軍手里的好士兵。我們需要學習羅文的精神不僅因為他教育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好員工,更重要的他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對社會不可或缺的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4
很小的一本書,風靡之盛,發行量之大,令人瞠目。布什讀后說:“這本書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說了。”“可怕”兩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書中描述故事、情節十分簡單。羅文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于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積極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作為教師的我們,“愛崗敬業”是我們必備的職業道德。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敬業的教師呢?首先,要樂觀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們時常激勵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難道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嗎?這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同理,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同樣不要吝嗇這種激勵,多給自己一份鼓勵和自信。假如自己連自信心都沒有,這無異于賽跑輸在起跑線上。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化壓力為動力,相信自己的才能,能夠使自己有勇氣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
其次,要積極主動,善做“送信人”。做過老師的人都知道,老師的工作是繁忙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一頭的工作,還有學校的合作工作、隨機工作。工作多了,不免有時會疲于應付,覺得做得很累,處于被動工作狀態。又有一些老師,能經常性地保持積極主動的工作狀態。《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選擇后者。在生活中,應該處理好這兩件事:第一是一定要做的事;第二可做可不做的事。我想:應該選擇可做可不做的事。要是每件事,都等到非做不可的時候,那么此時的心理狀態就截然不同,就完全處于一種緊張而又被動的狀態。
老師們,讓我們揚起生命的風帆,發揚自信樂觀、積極主動的優秀品質,做一名敬業的老師。相信,在教育辦的卓越領導之下,我街道定會出現更多合格的“送信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5
很多人滿足于平庸的現狀,也有人自強不息。一個人正在走向成功是因為這個人下定決心要成功。他可以選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一個完美的生活。做出決定,然后采取行動,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自己已經對成功充滿信心,那么這個人就一定能行!如果有人告訴我,我終身都不會取得成就,我不相信這些謊言。對于我來說,別人告訴我的消極事情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在做出決定之后,我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行動。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出行動,你就能做到。
假如有人讓我給加西亞送信,我想我能。也許你會認為我太狂妄或者說是太遙遠,但事實上這并不是狂妄,也不遙遠,而是自信加期待。我只知道如果你遞給我一封信并且說把它送給加西亞。把信送給加西亞,我準備好了。我也想讓你把信送給加西亞,而且要做得最好!
敬業。我認為這是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和行為準則。敬重所做的每一項工作,才能獲得工作上的成功。為完成任務和達到既定目標,可以付出各種的努力,我絕不抱怨現時的條件和遇到的各種困難。我認為,同一種你我他都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你能做到,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相信沒有原本的天才,我更相信,加西亞也從不認為誰就是唯一的天才。能力的倍出是因為他在工作中得予經歷的案例多而獲得的經驗的總納。只是在時間上有所懸殊而已。
在戰后的日本(據史獻資料獲悉),全國都處于廢墟之中,百廢待舉。為了興辦教育,全國緊衣縮食,從并不寬裕的財政中撥出專用資金,拿出最好的食物和校舍。因為達不到相應的目標,很多分管教育的官員紛紛以死謝罪。其實,能夠取得那樣的成果已經是不錯的了。但他們卻認為是自己沒有將事情做好、愧對民眾,極度的敬業和自責,使他們選擇死亡。經過全國上下幾十年的努力,現時日本的教育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更是為世人矚目,成為僅排在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他們認為:世上無難事,只怕工作狂。一個爭當工作狂的民族,無怪乎能在各方面取得與其他世界強國相抗衡的實力。除了感嘆和敬佩,更需要的是奮起直追,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努力并取得成績,不斷超越。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別人才會相信你。自信的源泉來自對自我的全面認識,關鍵是對自己能力的認識。隨著自信的不斷提升,個人能力也隨之得到相應提高。有實力,人也會更加有自信,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才會在各自的領域獲得更好的成就。韓國人憑借著極端的自信、極端的自尊,敢于在科技、經濟、文化、體育與美、日、歐叫板,并且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我們有理由相信:韓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就因為國人的開放的眼光、踏實的行動和自信的胸懷。
責任。人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著不同的責任。只有每個人各安其位,各負其責,整個社會才會正常運轉。在現實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人格上的差別。對喜歡做和必須做的事情都一樣努力的人,做任何事都會成功。無論身在何種位置,都得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因為工作意味著責任,責任意味著人存在的價值。不管這個人處在什么位置,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最貼切他的一種動力或鼓勵,而不是靠督促來實施。我們都肩負著公司的使命,作為公司的每一成員,都必須團結并進,而不是一味的互相蔑視。假如你是公司某部門的帶頭人,你更應該身先士卒,雷厲風行,下屬才會以你作為榜樣,作為中心點,才會有一種積極上向的工作態度。
榮譽。生活在集體中,需要每個成員的付出,取得的榮譽是屬于集體的,也是屬于個人的。只有將同心協力,將共同事業的蛋糕做大、做好。只有對共同的目標有著強烈的榮譽感,為其實現付出過汗水和智慧,方能分享其帶來的無上榮耀。只有真正付出過,才能感覺到其中的榮譽來之不易,才會更加珍惜集體的名聲和榮譽,也才會為了集體的榮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該做的就不要問會得到什么。我希望做一個能將信帶給加西亞的人,做一個敬業、自信、具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人,做一個不會對社會有負面影響能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