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醫保并軌的好處是什么(2)
2016年20省份明確城鄉醫保并軌
目前,國內的基本醫保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這其中,城鎮居民醫保由財政和城鎮居民繳費,由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由財政和農民繳費,由衛計部門管理。
雖然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都是個人繳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但由于管理部門不同,就醫報銷、目錄等各不相同,享受待遇有較大差別。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整合兩種醫保制度。該政策的落實也意味著民眾就醫報銷將不分城里和農村。
據人社部8日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云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兵團在內的20省份對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進行了總體規劃部署或已全面實現整合。
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重慶、寧夏、青海和兵團已全面實現制度整合。河北、湖北、內蒙古、廣西、云南等省份明確將從2017年起執行,北京明確2018年1月實現“二合一”。
記者發現,在20省份中,包括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等在內的大部分省份明確,將整合后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劃歸人社部門管理。
但陜西出臺的《陜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則提出,由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
2016年陜西省醫保并軌方案實施細則
陜西省2016年醫保整合及醫保并軌方案實施細則 西鄉縣作為全省的醫改試點縣,自2015年1月1日起實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并軌,通過整合管理經辦職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經辦信息系統等,并軌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通過并軌,打破了原兩項制度之間籌資標準、保障待遇差距較大的二元結構,政策設計、基金劃轉、信息系統建設、經辦服務管理等多項政策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實現了城鄉居民同等待遇。同時,通過對城鄉居民參保信息采集實行“身份證號唯一認可”,從源頭上杜絕了重復參保現象。據統計,全縣核減重復參保人數約1038 人,有效節約財政補助資金約40萬元 。
提高床位費手術費降低檢驗費
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強化價格與醫藥、醫保、醫療政策銜接,逐步建立多方參與、分類管理、動態調整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費、檢驗費。提高診查費、床位費、護理費、手術費、治療費、中醫治療費。放開輔助生殖、醫學美容、口腔正畸、中醫推拿和中醫保健(不含辨證論治)及按規定規范開設的特需病房床位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由市場調節。
實行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
探索實行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醫院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年薪標準、考核評價辦法,按考核結果由同級財政兌現薪酬,與醫院收入脫鉤。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全面推行醫師多點執業。符合條件的醫師可選擇2-3個醫療機構執業,鼓勵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探索醫師執業注冊區域化管理。
不同等級醫院看病報銷比例不同
規范雙向轉診,制定常見病種出入院和雙向轉診標準,除65歲以上老人、5歲以下嬰幼兒、孕產婦、精神病、重大傳染病、急性感染性患者外,其余患者就診均進入分級診療體系。發揮醫保政策調節作用。在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就診,實行報銷比例差別化,上轉患者實行累計起付線政策,下轉患者免除基層起付線。下調應轉診而未經轉診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患者報銷比例,積極推動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向下轉診。
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市級統籌,由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城鎮職工醫保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商業保險、大病醫療救助均在市、縣醫保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衛生計生、民政等行政部門和商業保險公司經辦人員統一進駐醫保中心,集中辦公、一體化服務,建立基本醫保、大病商業保險、大病醫療救助等在經辦環節的無縫銜接機制。將居民健康卡功能逐步并入社會保障卡,實行網卡合一、綜合監管。
醫保并軌相關文章:
城鄉居民醫保并軌的好處是什么(2)





上一篇:城鄉醫保并軌有哪些優惠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