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融監管政策互聯網規定(2)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特點
一是從快速發展階段轉入規范發展階段。隨著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整體水平在下降,互聯網金融風險案件高發頻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行業監管規則和要求進一步明確,行業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凈化。
二是行業占金融總量的比重較低,但業務涉眾面較廣。以P2P網貸為例,據不完全統計,P2P網絡借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不到同期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1%。但同時,P2P網貸不論是投資端還是借款端,用戶都在持續穩定增長。
三是業務模式眾多,但主要業態發展呈現分化態勢。具體來說,互聯網支付發展迅速,商業銀行占據主體地位,非銀行支付呈筆數多、單筆交易額較小的特點。P2P網貸行業整合、退出現象明顯,運營平臺數量有所下降,成交量與參與人數仍穩步增長。互聯網保險業務擴張較快,創新較為活躍,業務滲透率不斷提高。互聯網基金銷售穩步增長,業務集中在互聯網貨幣基金銷售。互聯網消費金融參與主體多元化,發展快速,以小額、短期的貸款業務為主。互聯網股權融資發展相對滯后,股權眾籌融資監管規則尚未發布,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實際開展業務的平臺較少。
四是互聯網金融“鯰魚效應”明顯。互聯網金融在理念、技術和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促使中國傳統金融機構不斷改變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比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已有互聯網直銷銀行近60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工商銀行“融e行”網絡銀行平臺客戶已達2.5億人,其中移動端動戶數達到6000多萬。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一是經濟下行期的經營風險。當出現實體經濟下行和金融風險上行時,中小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債務違約可能性增大,導致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接的主要資產質量下降,逾期率和不良率上升。同時,普通投資者情緒和市場預期波動增大,資金流不穩定性提高,使得平臺經營壓力持續增加。
二是合規轉型期的轉型風險。在合規化轉型過程中,有一部分從業機構試圖繼續經營,但因前期存在期限錯配、資金池、大額標的等不規范經營行為,導致積累的風險敞口較大,轉型難度高,無法平穩退出,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和金融風險。
三是風險處置期的次生風險。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進入清理整頓階段,由于互聯網金融風險涉眾性、交叉性和傳染性較強,風險處置過程中可能產生跨機構、跨區域、跨市場的連鎖反應。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點
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如阿里小貸依托電商積累的信用數據庫,經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引入風險分析和資信調查模型,商戶從申請貸款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鐘,日均可以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
覆蓋廣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發展快
依托于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上線18天,累計用戶數達到250多萬,累計轉入資金達到66億元。據報道,余額寶規模500億元,成為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管理弱
一是風控弱。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已有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臺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二是監管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風險大
一是信用風險大。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于準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去年以來,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P2P網貸平臺先后曝出“跑路”事件。
二是網絡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絡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猜你感興趣: